第2532章 说服何保国(第1/2页)重生之改天换地

    第53章    服何保国

    “职务不动,却又机会很大,你不觉得你的这个话有些自相矛盾吗?”何保国有点点怀疑的问道。

    “一点点都不矛盾,机会嘛,当然指的是以后啊,未来式嘛。当然,我的未来式并不遥远,不可能是很多年以后。”

    何保国斜着眼睛盯着陈康杰看了好几秒钟,这样的眼神出现,就意味着他还没有完的赞同和理解陈康杰的意思。

    “你为什么想我去西川?总得有点点过硬的理由啊。否则的话,有书记不干,偏要回锅去当省长,你知不知道这个所意味着什么?当了省长当部长,当了部长再回去当省长,别人的目光就会很怪异,你知道吗?这起码意味着这样的一个人在中央那里没有什么分量。虽不至于完坐冷板凳,可是也不远矣,那种情况下,我的工作会好开展吗?这个才是关键。”何保国出了他的顾虑。

    何保国的这种顾虑实属正常,外界的人不太容易理解,可是官场上的人却敏感。官场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也许实际上不会出现那种降级的情况,可是,等你徘徊两年下来,别人已经往前进了,对应之下,也等于是后退了。

    老实,陈康杰还真的没有想到这一层。

    陈康杰建议何保国选择西川去工作,主要还是考虑到他心中的那个秘密,就是几年后会出现的那一场举世震惊的浩劫。

    要阻止地震的发生,这是不可能的,可可见的未来,人类的科技和能力都不足以同大自然的威力做抗争。

    但是,人类是可以采取很多相对应的措施,将人员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的。

    那一场地震,死亡失踪了七八万人,那是一个多么悲痛的结果。

    如果你是不变,那距离那次大地震还有三年多的时间,提前采取应变措施的话,陈康杰相信,就算不可避免还是会有人员和财产的伤亡和损失,但是,不至于会那么的悲惨。

    只要肯花力气,将人员伤亡数字降低到万人之下,是能够做到的。

    那可是数万个家庭,数十万人的兴衰与悲喜。

    重生前,陈康杰为那一次地震流了很多泪,有悲痛,也有感动。今生今世,他的能量完不同,所以,陈康杰就想要为那些同胞,为那一块土地做些什么。

    多年前,陈康杰就开始不间断的资助我们国家的地震学研究,当时关东大地震,研究团队的人还专门去了那边做调研考察。

    这么多年下来,陈康杰对那个团队的支持已经从每年的一亿增加到了今年的三亿。那个团队从华堂基金会得到的资助,比从教育部和科技部得到的多不少。

    他们想要购买什么设备,想要有所研发,想要到地质断层带去蹲守,想要做国际交流,不管是什么项目,只要他们有报告上来,华堂基金会那边都不会打回票。

    好在投入还是有所汇报,从目前国际公允的评判来看,他们代表的中华国的地震研究水平已经处在世界比较领先的一个地位,由这个团队单独成立的国家地球物理研究中心,每年都会培养出一批地震学博士和硕士,这些人要么继续留在科研机构做研究,有些也到了各个省市的地震局担任技术骨干。

    要应对那样一场灾难性的危机,光靠技术手段显然不行,这里面,更需要的是一个强而有力的行政体系来做配合。甚至于行政体系的功效,远比技术的累积要来得重要。

    技术手段只是一个支撑性的作用,而行政的统筹和调动能力才是基础,所以陈康杰才极力的怂恿何保国去西川。

    以陈康杰同何保国的关系,只要何保国到西川当了省长,那么陈康杰的目标就等于实现了一半。

    如果是别人在那边主政,陈康杰就算是想出大力,也很难会得到相应的配合力度,甚至于,还会招致一些反感。

    没有人会希望自己主政下的地区变成一个灾难救治的试验场,尤其在没有确凿的科学论证情况下,他们就更不愿意了,觉得那会搞得社会不稳,人心惶惶,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速度。

    陈康杰是没有办法跳出来某年某月某日会发生一个什么级别的大地震的,他不可能那样。即便他了,别人又会信吗?一样的不太可能。

    所以最好的出路就是有一个信任陈康杰的,与他关系密切的人主政那边。如果是何保国,尽管他也不太会信陈康杰的那种天方夜谭,但是,起码他对陈康杰要做的事情一定是支持的。

    甚至于,陈启刚去那边都没有何保国合适。对很多议题的讨论,陈康杰与何保国进行起来还要随意和无拘束,相反,与陈启刚,反而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拘谨。

    “干爹,过硬的理由当然有,西川是西部大省,在国也是人口大省,历史悠久,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你去了,发挥的空间无可限量。其次,北河距离京城太近,可以就是在京城的眼皮底下,一举一动都被中央看得清清楚楚,他是最容易受到京城影响的一个省份,你很难按照你的意愿来管理和促进当地发展。最明显的一点,近年来京城的空气污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