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章 乐浪(第2/3页)天行之逆韩
于出海的不冻港由小渔村变成了当今天下间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军港。
有着完善的制度执行,韩经相信,从管理上,也是不当世最先进的。
至少此时船队逼近,对面已经作出了应对,有快船迅速靠近接洽,以旗语互通消息后又登船相验,最后确认完,这才打出信号,由灯塔指挥放行。
这一切显得按步就班,井井有条,而且有关人员行动迅速,流程熟悉,显然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
默默得看着这一切,韩经心底暗暗点头。
窥一斑而见全豹,韩经定下的规章制度已经根植于此地了。
“举止有度,行而有方,好,好!”
范增是第一次见到韩经在箕子半岛置下的产业,见这些服务于军港的水兵纪律性不输大秦,显然这里也是有着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不由得大声叫好。
学了一辈子兵法,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
“现在这里的形势一点也不简单,各方势力粉墨登场,正需要范师傅整军经武,以剑为犁,为我华夏之民争得休息繁育的所在。”
韩经说得可一点都不带掺假的,此番跨海而来,就是为了亮肌肉,动刀子。
甫一登岸,韩经就召急各方面的主事之人,询问目前的境况。
“说说吧,现在乐浪的形势到了哪一步了?”
此地是箕润相赠,为的是在燕国方面有动静的时候能及时示警。
原本只有方圆百里,现在随着人口的大量涌来,几经安置,已经远远超出箕子国所允许的范围。
被送过来的百姓都是家徒四壁,走投无路之人,一下船就分田分地,工坊也有着大量的活计敞开向他们招工,孩子还被统一送往学痒就学。
除了规矩多些,这里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人间乐土,加上又时时面对着海边风浪,久而久之,在这里扎下根来的中原百姓齐呼此地为乐浪。
因其寓意良好且应景,官方就沿用了下来。
陶方:“经过长期的扫荡,游荡的貊人、濊人部落好像有联合的迹象,许总管的根部经常有伐木取材的工匠遭到野人的袭扰。”
许汉文见小陶提到自己,赶忙挺了挺胸,让阔别已久的韩经能注意到自己。
如今的许汉文已经是一名父亲了,下巴都是中年人的浓密胡须,虽然在乐浪风吹日晒的,但是因为有着稳定充实的工作、和美的家庭,整个人都充满了阳光的味道。
人虽然显得黑了不少,但人更显精神,两臂上的腱子肉可不是摆设。
“捕貂、采参的人也有失踪的,有的寻踪找过去,只能找到干涸的血迹或是腐坏的尸首,稍有常识都能看出来,这些人是被人杀死的。”
许汉文见韩经眼光扫了过来,开口接着小陶总管的话头介绍道。
“野民的踪迹较之以往已经少了许多,抢建罗津港时死过一批抓捕来的野人,现在还有大量的濊貊奴隶被用来修桥铺路。”
一直在乐浪的白凤放下抱着的膀子,回应了韩经一句。
现在他跟弄玉朝夕相对,正是关键时期,场上虽然李开领军巡逻在外,但怎么说,名义上韩经也是弄玉的义父。
由不得他不恭敬,后面的墨鸦看着白凤一脸懵懂的样子,嘴角一扯,眉眼弯了弯,心想,你那份冷酷倨傲的劲儿呢?
“刚才给大家介绍过,这位是范增范师傅,以后他就是本公子的首席军师,于军政一途,各方面都要听其号令,不得怠慢。”
韩经把目光投向范增,再次郑重其事的将其引入自己的这个圈子。
范增朝四方连连致意,记住场上参与会议之人的面貌,这都是主公的潜邸之臣,以后是要时常打交道的。
这个时候韩经再度提到范增,而且称其为首席军师,范增明白这是存着考较之意。
同时,计谋深远的论断也能给场上的同僚一个深刻的印象,得到他们的信服有利于将来指挥这些人为主公的大业鸿图共效驱驰。
“濊貊部族齐聚,合力谋求攻打乐浪,此乃喜事,臣先为主公贺喜了。”
范增先声夺人,韩经装作不解其中深意,出言相和。
“贼人蚁聚,声势浩大,几乎快成了乐浪的一处大患,范师傅给我道喜,这是何故呀?”
“林间地势复杂,加上各部族相距甚远,若群贼各依险阻,非一二年不可平。”
范增感激看了韩经一眼,“如今他们都来聚在一处,人数看起来虽然多,但却如同一堆散沙堆积在一起,人心不一,我等正好一举灭之。”
“是啊,以前我抓这些野人就像捉蚂蚁一样,虽然他们生得又瘦又小,但四散逃起来还真是让人头痛。”
解良带着韩经的命令往回新郑,协助焰灵姬坐镇调压内外局势,半路跟过来的典庆就又随侍在旁了。
听范增一席话,典庆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想起了主公留他在此地抓捕生番野人的岁月,忍不住插嘴吐槽了一句。
这也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