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九章制片人(第1/2页)顶级演员

    守身如玉、自强自尊、情比金坚亦比金高,如此不食人间烟火般地爱一个人,是爱情中最为理想的境界。

    这些元素在《蓝宇》中一一落实,所区别的只是这么美好的恋人其实是一个男性,这很容易颠覆断背山恋之间因为世人无法认同的性……行为所产生的龌龊感。

    《蓝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纯真又性感的童话故事,塑造了一个完美的情人给我们看,这个角色无关性别,都会将对爱情充满美好渴望的人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但讲故事的人过于仓促,不是拿无巧不成书来过渡,就是一笔带过至关重要的情节,比如捍东与蓝宇的两次重逢都是偶遇,比如捍东的离婚,过于轻描淡写,无法对捍东其实真是一个断背山恋进行印证。

    捍东的被捕与获释一直到蓝宇的意外身亡,都充满了斧凿的戏剧化痕迹,让我们感觉,讲故事的人是个制造情节的高手,却不是个刻画人性的高手。

    《断背山》最大的成功不是情节的讲述而是人性的刻画,不单是两个男主人公,也包括他们家庭之内所有人的感受,将人性放置大环境去细细描画要比活在真空更具有力度和广度。

    这是两部影片最大的不同。

    《蓝宇》忽略社会与环境,将同性之间的爱情简化成一段通用的爱情,放在异性身上,也没有什么不可。

    《断背山》却恰恰利用同性之爱所具有的那份无可容纳于世的压力来制造内心与情节的冲突,慢慢积郁成一种绝望的力量,去推动情节的发展。

    《蓝宇》讲述的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爱情童话,它的分量仅仅来自于这份爱情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如果换成异性,就立刻变得恶俗;《断背山》讲述的也是一个关于永恒的爱情故事,这个永恒是通过压抑表达出来的,与异性或是同性无关,甚至说,断背山恋只是制造压抑的一种手段,而影片真正要诉说的是,受制于社会的人性轨迹以及在常规伦理道德窒息下的个体伦理感受。

    其实也难怪《蓝宇》的讲述过于仓促和破碎,这好像是关金鹏导演的一种风格或者习惯,在《长恨歌》中也有这样的问题。

    也不能拿《蓝宇》去跟《断背山》比细腻和深度,两个片子的时间长度相差将近一个小时。

    也许两个片子所要表达的目的原本不同,虽然都是在说断背山恋。

    一个是想告诉我们这另类的爱情也可以如此唯美和高尚,甚至比异性恋更加本真和纯粹,希望获得社会的宽容和理解,这可能跟关金鹏自身的愿望有关;而另一个只是借断背山恋来表达,固定的伦理观下被压抑却不可掐灭的爱情,会牵连成一个无形的怪圈,令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不得不去承受其宿命的悲剧,这其实是更东方的思维方式,而李安给它在东方的长袍马褂外面又套了件笔挺的西装。

    ………………

    ………………

    当然。

    此刻宁列在意的不是这些,只有他知道,蓝宇这部影片到底掀起了多大的波澜,金马奖总共获得十一项提名!

    简直是不可想象!

    所以,会不会对他的印象有颠覆,宁列也是已经不能在意了,在这个年代,断背山这个话题实在是太沉重太沉重了,百年不遇哥哥都在断背山之下绝望而去,可以想象,一旦拍出来,内地绝无可能上映的。

    当然,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宁列追求的不是高票房,而能够获奖才是最重要的。

    在宁列思考中,他的手机突然响了,宁列看了看是个陌生号码。

    接了一下。

    “喂。”

    “喂,你好,请问是宁列宁先生吗?”那边也是直接自我介绍,“我是张永宁。”

    张永宁?

    宁列没多大的印象。

    但是下一句话,让宁列心中苦笑也是明白了他是谁。

    “蓝宇?”

    好吧,实在是无法令人拒绝的邀请啊!

    “不知道宁先生有没有看过北京故事?”

    那边的制片人张永宁说道。

    无语的宁列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他又不是后世那种耽美腐妹子,他看这些干什么,如果其中两个是女主在一起,怎么在一起的,那么他倒是会有一点兴趣看看的,但是两个男的……

    抱歉……

    他真的没什么兴趣,不,不止……不只是没兴趣,而是看那个总是会感觉别扭到不行。

    张永宁听到那边没有声音了,也是继续开口,发出了声音,“是这样的,宁先生,由网络小说《北京故事》改编的电影《蓝宇》,我们会在近期内向热爱生活,热爱电影的人们,还有许许多多喜爱《北京故事》的人们,献上这部用情和爱拍摄的影片。”

    是的,我当然知道。宁列心想,不过他也是好奇的问了一下,“为什么会是北京故事?”

    “如此的话,得从九九年初朋友把《北京故事》推荐给我。那个时候我含着眼泪连看了三遍。我被这个发生在北京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尤其是书中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