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账簿(第1/2页)贵妃请自重
陆瑾延瞧着那两本老旧褪色的蓝皮子账簿,格外眼熟。
他拿在手里,一页一页的仔细翻看。
越看,越是心惊。
这是他当年任户部尚书时,保管的账簿。
后来辞官之时,这两本账簿竟不翼而飞,怎么找都不曾找到。
“这是,哪来的?”他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声音,忽轻忽重,略带颤意。
“机缘巧合之下得到的。”陆子虞不想让他操心,并未把这事儿讲的细致。
她翻开两本账簿存在出处的地方,用手指着上头的落名,“父亲您瞧着可有奇怪之处?”
一本账簿上,银子流向之处记得清楚却没有落名,一本账簿上既写了落名,也把银子流向登记在册。
除却这两点不同,其他账目字迹皆是一样。
可为何会有两本一模一样的账簿。
陆瑾延就算再糊涂,这会儿也是明白其中定有蹊跷。
他将两本账簿摊开,取了一小盏茶,用手沾了些水淋上去。
搁置了一会儿,上面字迹略有变化。
一本账簿上,字迹仍是清晰可见,只是晕了些浮色。
而另一本,字迹全然模糊不清了。
陆瑾延神色愣了愣,他似是明白了些。
转身,赶紧将桌上的烛灯给点上,顺手拿着账簿放在上面去烤。
不过多时,屋中略带有一丝麝香味儿。
是从其中一本账簿上散出来的。
陆子虞见着父亲不吭声,以为是没个结果,“查不出也无大碍,毕竟刚来京城时日不算长,往后还有的是时间。”
陆瑾延摇头,苦笑瞧了眼桌上摆着的账簿,“不必,为父已经知晓了。”
这两本账簿看似一样,可里面用的墨汁却大有文章。
陆瑾延先是将未落有他名字的账簿拿起,“这是贡墨,六部所有文书卷宗都是用的这种墨书写。”他顿了顿,用手去抚了上面的字,“这种墨不易褪色,别说十年,就是二十年也能保存完好。”
账簿被他撂下,冷笑着去拿了另一本,“这本是松墨,官眷家中之用,所写下的东西会伴有麝香之味,遇水易融。”
言下之意,不过是说他手中现在这本账簿是被人假造的。
陆子虞眯了眯眼,“父亲可还能想起十年之事?”
想要翻案不仅要拿着证据,更要把这前因后果理清楚。
谁做的孽,谁来偿。
陆瑾延阖眸思索,手指一下下的叩在桌案上。
十年前,他乃是户部主事。
当时朝中局势动荡,天灾人祸接连而至,户部责任重大,他是万分不敢有怠慢之心。
整日提心吊胆过着日子,就怕是出了什么差错,将东瀛推向万劫不复之地。
圣人信他,他毅然不愿负圣人也。
可终究,却因为醉酒酿下了大祸。
那日朝堂之上,南方洪灾来报。
圣人下令,命户部连夜送至灾区二十万两白银。
当时,正逢着户部巡官娶亲,他稍喝了酒,将那账簿上落了自己的名字,并未过多审查。
可第二日,银子竟然下落不明。
圣人震怒,可也给了他机会。
国库富裕,还能再拿出二十万两白银来。
可却因为他,耽误了赈济的日子,酿下了大祸。
数以万计的百姓们惨死。
陆国公府,整日在吐沫中讨生活。
京城旧时府邸门前的石狮,没有一处未被人吐了口水上去。
百官瞧着他的神色,从讨好谄媚,至横眉冷眼。
而他陆瑾延,审账目时更是小心翼翼,不容许有一丝差错。
临到年尾时,金岐突然同东瀛交战。
也正是这一场战事,改写了陆家十年光阴。
他还记得那一日,腊月二十四,灶王节。
朝廷上,圣人听之边塞来报,当机立断挥袖下令,命他将三十五万两白银折成粮草,快马加鞭运去边塞。
当夜他宿在户部,亲自督察运银。
碰巧,又是那位巡官拿来些芝麻酥分给他吃。
他张嘴咬了口,那芝麻酥里还夹着酒香。
过后,又迷迷糊糊在那账簿下落了名。
要说酒量,他虽算不得千杯不醉,可断然不会沾酒就昏了头。
第二日,同样的事又是上演了一遍。
三十五万两白银,不知被人押送至何处。
事出无二,他已是名声狼藉。
京中造谣四起,人人都在传谣,是陆国公府贪污了人命钱。
大理寺去户部查案,那名巡官将账簿递上,里面并未有他的落名。
边塞之战,因他疏忽便枉死了多少将士。
心中有愧,他也不愿去论、去查。
变卖了京中家产,凑上了这笔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