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二章 烽烟四起(第2/3页)安阳,安阳
命。”
他这么一来,让准备攻城从而鼓舞士气的西北军将领愣住了,递到面前的锦盒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看着眼前这个唯唯诺诺的中年王爷,终于还是叹了口气,伸手将锦盒拿了过来,打开一看,果然是城主的大印,他收下锦盒,答应了穆珅的请求,伸手一挥,准备好的攻城架势就此收起,数十万人在穆珅的主动带领下浩浩荡荡却也是安安静静地进了城。
各地藩王听闻他们不费一兵一卒便入住栾城之后也只能气得大骂穆珅这个老东西没有骨气,栾城虽然地少人穷,但好歹是在京城边上,那也是战略要地,竟然就这么主动送人了,真是不配为穆家子孙。
他们骂归他们骂,可一点不影响穆珅的心情,没有一个人死亡就解决了一场战争,这可是天下最划算的买卖了。
何况,他心中可不是没谱,以他的实力,根本护不住栾城,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平安无事,并不是大家忌惮他的势力,不过是因为他这里还不值得他们浪费兵力,等到兼并得差不多了,腾出手来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他们,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做无谓的挣扎,在第一拨势力来的时候,干脆投降,金印双手奉上,换来城中和平,从此自己也可置身事外,说不定还能在乱世中保全性命。
穆珅的打算很好,只是他没有想到,西北军进城的当天晚上就有人来找他,说什么他们一致决定让他做众人的领袖。穆珅急了,他这么急着把金印交出去不就是不想蹚这趟浑水吗,怎么还要做这些人的领袖了,他连忙表示自己何德何能,实在无法服众,大家的厚爱他感激不尽,却也只能敬谢不敏。
谁知道西北军的几位将领像是早就商量好了一样,根本由不得他拒绝,当即将金印塞到了他怀里,同时还表示,从今以来栾城就是他们的故乡,而给了他们栖身之地的穆珅就是他们所有人的领袖。
话是这样说,可是他们话里话外也完全没有把穆珅真的当领袖的意思,穆珅很快明白过来,他们这是找自己来扯大旗的,毕竟现在造反也都得讲究个名正言顺,各地势力哪个不是打着一个穆姓宗室的名号,哪怕自己不过是一个远得不能再远了的宗室,好歹也是姓穆,拉上自己,以后要论起来,也算是名正言顺的多。
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这所谓的领袖,自己也就听听就好,可千万当不得真,只是可惜了,自己想要抽身而退的打算算是彻底落空了。
栾城不算大,更算不上富饶,但西北军众人毕竟是找到了一个可以栖身的地方,穆珅也非常识时务,虽说答应了做众人的领袖,但平时绝对不会出现,更不会过问他们内部的事务,只是在需要他出现的时候才出现,说需要说的话,对此他们也都很满意,事情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顺利。
有了稳定的地方,凭借人数和位置优势,暂时还没有人来主动招惹他们,正好可以趁此机会训练士兵,并且由于栾城实在太小,无法解决这么多人的粮食问题,在快要掏空整个城市的粮仓之后,西北军第二次出征,打下了与栾城紧挨着的一个小城,勉强解决粮食问题。
若是就这样下去,说不定西北军会在穆珅的名义下变成一方势力,虽说也有数量庞大的士兵,但只要能解决温饱问题,其实这些百姓出身的士兵是不愿意打仗的,他们只要求得安稳和温饱便没有别的要求了。
只是身处乱世,不是你想安稳度日便能如你所愿的,总有人野心更大,不允许自己的身边潜藏着威胁。
数十万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么多人留着终究是个威胁,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跳出来咬自己一口,对付这种威胁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威胁消灭在萌芽阶段。
一旦等这十万人经过系统的训练,可就真的不容易解决了,所以几位藩王商量之后,决定暂时放下成见,先解决这个隐藏的大威胁,一举消灭数十万人,再回头解决他们之间的纷争。
大概是因为人对数量有一种本能的恐惧,虽然所有人都觉得没有经过什么训练的十万人根本不足为惧,却还是集结了几乎同样数量的人来围攻西北军,数十万人将整个栾城几乎里里外外围了三层,这些人可不是城内那些连武器都没有拿过的百姓,他们是训练有素的士兵,按说要攻下栾城这样一个小城本来不成问题,事实上几位联合而来的藩王也是这样想的。
只是他们都忘记了一点,城内的人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却也是颠沛流离差点饿死在流亡的路上,好不容易又找到一个栖身的地方可以维持生活的百姓,一旦有人想要来打破他们好不容易得来的平静安稳生活,他们是不怕以性命相搏的。
栾城之战,可以算作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城内外各数十万人,围着一座小城开火,交战数十天,双方损失惨烈,城内士兵至少损失一万人,城外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城内的人是在用命护着这座城,对外面来攻城的人可是丝毫不会客气,损失也上万人,更重要的是,城外士兵本就是各地藩王联合起来,分属不同阵营,本是打算速战速决,彻底解决了这个大麻烦再解决他们内部发纷争,可是这围城之战眼看着损失越来越多,好像只要里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