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金榜题名(第2/3页)内侍大人

拉几个托儿。”

    “道歉。”梁盛子道。

    “对不起!”天灵张口就来。

    “你能不能有点志气?知道我要你倒什么歉吗就说对不起?”梁盛子白了天灵一眼。

    “不知道,但不妨碍我道歉啊。”天灵笑眯眯的道,“我不管反正对不起也说了,这事儿我就当你答应了啊。”

    “”

    天灵之所以在此时提起迁户籍文书的事情,是在替殿试的时候打算,万一皇帝盛怒失去理智,处罚自己还迁怒别人,把苏良扯进来就不好了。

    所以早早的跟苏良通个气,做个两手准备。

    酒足饭饱,天灵与二人分别,各自回府,等待着会试揭榜。

    这段日子,天灵开始将手里的生意清账,凡是涉及的给皇帝入库的,通通分出来,四海商会几乎都是他的人,没有什么需要做的,倒是邮驿那边,天灵将自己的人安插在各处,不显山不露水的藏着。

    这样就算到时候皇帝将自己手上的生意全部充了国库,他也依然有将大魏朝生意场拢到自己手里的能力。

    至于带回来的小芋头,不,现在应该叫江往之,天灵给她弄了个宣平侯府远房表亲的身份,悄悄的放在宣平侯府,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天灵不会将她放在危险的境况之下。

    几日后,会试成绩出来,皇帝于天乾殿策问会试取中的考生,各地精英云集平京城。

    只是这次殿试,大学士们将预拟好的三甲考卷呈上去,皇帝看了之后,并没有像往年一样直接点榜,而是临时加了一道题。

    让会试中榜的考生就地作答。

    天乾殿门上,各地的考生席地而坐,接过内侍们手中的纸笔,挥毫泼墨。

    谁写好了,便将纸笔交还给旁边的内侍,然后原地等待皇帝的问话。

    皇帝出的考题并不难,因为他并没有考任何一本典籍里面的学问,而是问策,问众位考生,“朕当何为,方能垂拱而天下治。”

    想要垂拱而天下治?简单。

    天灵拿着纸笔,想了想,下笔如飞。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恩所加,则思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天灵洋洋洒洒的将谏太宗十思疏背诵并默写了下来,同时心中由衷的赞颂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伟大。

    他就不信,这篇流传几千年简洁又全面的进谏范文,皇帝看了会没有波动!

    待墨迹干透,天灵才将纸笔递给旁边的内侍,递给他的同时,还轻声道了一句多谢。

    小内侍有些受宠若惊,将原本放在红木盘中的纸张小心的护着呈了上去,他做不了别的报答这一声多谢的尊重,那就将这位公子交上来的考卷护好吧。

    殿中陆陆续续有考生将所写答案交由内侍。

    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翻看着内侍呈上来的纸张,直到看到天灵的,皇帝眼前一亮,心中大喜。

    此次科考,竟然有如此经时济世的大才!

    “拿给他们都看看。”皇帝对着下方站着的几位大学士道。

    内侍连忙从皇帝手中将天灵的纸张接过来,然后呈到几位大学士面前。

    “是极是极!”

    “不仅文辞优雅,且见解独到寓意深远。”

    “这不仅是对陛下垂拱而天下治的答复,此十思,亦是我辈克己正身需要考量的啊。”

    大学士们也是一片赞叹。

    “此人会试成绩如何?”皇帝问道。

    “容臣查阅查阅。”

    由于这次殿试是皇帝即兴出题,所以贡生们作答之时,并没有在纸张上署名,要想知道是何人所做,还得先去问问才能知道。

    “陛下,臣这就下去问问,是何人所做。”大学士进言道。

    “不必了。”皇帝却突然改了主意,而是拿起先前大学士们呈上来的预拟的前三甲会试考卷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皇帝突然就笑了。

    他就说,能有这样的见识,学问一定差不到哪里去。

    果然,这三份考卷中,有一份考卷上的字迹与刚刚那份十思的字迹一模一样。

    再一看大学士们的批注,预拟的状元的考卷。

    皇帝放下考卷,又将后面呈上来的文章挨个看了起来。

    “陛下,今次九十五名贡生已经全部作答完毕。”一名内侍禀告道。

    皇帝手里拿着最后呈上来的一张纸,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