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末日火种(第4/6页)最后的北半球
<p>在技术储备足够了之后,人类开始着手复活那只一号生物,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一号终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p>
<p>虽然所有科学家都知道,由于被冰层冰冻了太久,一号暂时是不可能被人类现有科技力量完全复活的,就算复苏也只能是类似于人类的“植物人”一般的状态。</p>
<p>即便这样,所有科学家仍旧在为他们即将唤醒了一号的大脑意识而感到自豪,甚至不少狂热的科学家还将一号当成自己的孩子,哪怕他们之间除了研究与被研究之外毫无关系。</p>
<p>而最近这段时间正是一号母虫的意识即将被唤醒的时间段,一号的动作越来越大,有意识的行为也越来越多,所有科学家都在紧紧的盯着一号的举动。</p>
<p>继续看了一眼落地窗之外研究室内的一号母虫,两名科研人员摇了摇头后走出了房间。</p>
<p>研究所几乎占据了这个小岛近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并且在夏季时小岛周围的海水会解冻,这个环境让即便研究所内出现了什么事情也可以不至于扩散。</p>
<p>在距离岛屿不到十公里的另一座小岛上就是一支俄罗斯军队的驻地,这样的环境下,研究所里的所有研究员都没有把自己的安全当成问题。</p>
<p>十几分钟之后,几名欧洲国家的科学家才来到了这个拥有主控电脑的房间,一来到这里,原本互相交谈的热闹气氛瞬间消失,几名科学家都目不转睛的看向了落地窗外那个巨大的身影。</p>
<p>“我的孩子,记住是我复活你的!”看到一号生物躯体的那一丝轻微蠕动,一名法国科学家近乎痴迷般的看着一号自言自语道。</p>
<p>一旁另外一名科学家立刻打断了他:“不约翰,他是我们一起复活的,集结了十几个国家的所有顶尖生物科学家才完成这项伟大使命。”</p>
<p>法国科学家没有反驳,目光紧紧的盯着一号的躯体,存放一号的这个房间内除了底层有两扇门以外就只有这一扇面积大约十平方米的落地窗,其余的地方全都被一层厚度超过300毫米的钢筋混泥土覆盖。</p>
<p>在对着一号感慨了一番之后,几名科学家开始忙碌起自己的工作来,这个主控房间内不仅需要监控一号的生命数据,还有研究所内其余一百多只雌性生物和两百多只雄性生物的生命数据。</p>
<p>相同的是,不论是一号还是其余的生物都处于昏迷状态,对于其余的生物不论人类用任何方法都无法使其复活,在无法了解这些生物的DNA和基因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最先开始复活一号。</p>
<p>所不同的是,对于一号所拥有的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大房间、随时监控的待遇,其余的生物尸体并没有,往往是两三只放在一个铁笼中然后一起放到低温冷藏库中进行保管。</p>
<p>研究所的一栋地上建筑中,夏钊正坐在一间办公室内出神的望着窗外;三年前,作为中国最顶尖的生物科学家,夏钊奉命与另一些生物科学家一起来到北极对这些生物进行研究。</p>
<p>作为世界三个大国之一,在这个研究所内中美俄三国的研究人员承担着最多的责任,而夏钊作为中国首席生物科学家也是研究所三个轮值所长之一。</p>
<p>对于这些出现在北极的未知生物,夏钊心中也有着一丝莫名的情感,但远远没到一些西方科学家把一号称呼为‘孩子’的地步,在研究之余夏钊更担忧的是这些生物的来历、以及他们现在正在进行的针对一号的复活行动。</p>
<p>早在一年之前,研究所高层在商讨需不需要复活一号生物时,夏钊就与另外两位所长发生了意见分歧,美国首席生物科学家认为复活一号是有必要的,一个活着的一号哪怕是‘植物人’状态下的都可以为研究所带来更大的好处,甚至可以解决一直困扰他们以及许多国家政府高层的的“生物来源”问题。</p>
<p>但夏钊认为不应该这么做,本来发现这些生物的起因就是三年前的高温夏季将北极夏季冰层面积进一步减小才出现的,在不清楚这些生物来源以及其余的信息的情况下就贸然复活一种不知道是不是地球上产生的物种,一旦发生意外人类没有资格为全地球的生物承担责任。</p>
<p>在中美两国科学家意见分歧的时候,俄罗斯科学家的意见显得至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