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李耿败仗(第2/3页)雍杰传奇

    张雍杰顿了顿,看了一眼萧燕,李灵,方才说道:“任何个人和组织,不能凌驾于朝廷之上,不能损害国家的利益。”

    胡部堂这时候道:“你说的有道理,只不过江湖各大门派源远流长,有些门派的历史,比我大明还要久远。要做成这件事,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切不可莽撞行事。”

    张雍杰看了看萧燕,本想说些什么,但终于忍住,没有说出来。

    胡部堂道:“此刻这些事情不用再说了,两件事。第一件,这萧姑娘和李姑娘不能进入尖刀军军营,这规矩不能坏掉。第二,听闻你们方才的言语,这何元奎与你们有点梁子。但这何元奎与本部之间有重大关系,所以这人暂时不能死。”

    暂时不能死的意思,张雍杰当然知道。这意思就是说自己可以找他麻烦,但是绝不能把这人给弄死了。

    诸事安排以毕,三人离开胡部堂,在巡抚衙门里转悠了起来。萧燕和李灵一句话也没有说,张雍杰看她二人表情,知道她们有点担忧自己的安全问题。

    张雍杰悄声道:“萧姑娘,你放心,我在你身边,绝不容许那赵千里放肆。”

    萧燕并未开口说话,张雍杰跟着道:“咱们尖刀军在福建,打了几个大胜仗,这都是由李耿指挥的。所以我去不去福建,都无关大局。咱们现在就去找赵千里,跟他算算总账。”

    张雍杰的意思是说,尖刀军的行军作战问题,都是由李耿主持,所以自己可以暂时不回去,而留在萧燕身边,保护她的安全。

    李灵冷笑道:“张千总不准备回归军营?”

    张雍杰道:“不把赵千里的事情处理掉,我也只有暂时不返回军营了。”

    李灵悠悠道:“那你这个行为,算不算目无法纪,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李灵又道:“我记得方才有些人还说什么,任何个人和组织不能凌驾于朝廷之上,转眼这人便首先藐视朝廷和军法,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嘛。”

    张雍杰看了一眼李灵,不与她争辩。时间如流水,张雍杰等人又在这巡抚衙门蹉跎了两日时光,部堂大人说要召开前线高级别军事会议,但由于某些特殊情况,延期了几日。

    这一日,几名士兵押解着杭州知府马令远来到巡抚衙门。张雍杰想起这马令远也是一位颇为能干的官员,不知道他此刻犯了什么事情,竟然被带到部堂大人面前。

    张雍杰颇为感兴趣,当即来到部堂门外,准备偷偷听一下。

    有一位杨公公为朝廷拦了一笔大宗生意,与西洋搭成五十万匹丝绸生意,以缓解朝廷财政。所以朝廷在浙江实行了‘改稻为桑’的国策。

    但是让百姓不种植水稻,改种桑树,百姓们纷纷不愿意,而且这里面还有些可恶的地主想要趁机兼并土地,所以事情变的越来越复杂。

    这马令远为了将‘改稻为桑’的国策推行下去,竟然私自行动,炸毁大堤,引洪水淹没良田,使下面几个县的百姓遭受到灾难。

    张雍杰听了一些,觉得这马令远太过可恶,竟然干出这种事情来。但又听得里面很多人争论,事情颇为错综复杂。这‘改稻为桑’的国策无法实行,与西洋的丝绸生意泡汤,朝廷财政将进一步困难。

    这涉及到很多事情,张雍杰听了几句,觉得一头乱麻。想到胡部堂是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不但掌管军事,负责抗倭大业,还要监管民事,处理一省之政务。

    胡部堂身上的担子真的是太重了,这些事情,就连自己这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听来都脑壳疼,更别说去处理了。

    张雍杰当下有点同情胡部堂大人,心中暗下决心,以后还是少给部堂大人找麻烦。

    马令远被处死了,行刑的那一天,张雍杰还去看了一下。那马令远不叫不喊,他这么年轻,却做错了事情,所以为他的恶行付出了代价。

    又过了三天,高级别军事会议终于召开了,张雍杰在会上终于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戚将军,俞将军等人。这一批将军是我大明抗击倭寇的中流砥柱。

    张雍杰以一介千总的身份,列席会议,只有旁听的份,并无资格发言。

    会议决定以胡部堂大人为诱饵,要勾引倭寇前来偷袭,打一场大仗,而战场预设在南京城外围。

    会后,胡部堂却点名让张雍杰单独留下,张雍杰还以为部堂大人要给自己留什么秘密任务,心中还有些窃喜。

    但部堂大人拿出一封从福建过来的急件,交给张雍杰查阅,信上的内容让张雍杰大吃一惊。

    福建战场上,李耿打了一个大败仗,损兵二万余人,目前尖刀军只剩下四千多人了,聚集在龙台城内,坚守不出。张雍杰简直不敢相信这件事情。

    上月,二寇徐海引兵五万,前往福建攻击尖刀军。而自己亲率八百人马,将二寇徐海从福建赶到浙江来了。按理说,五明方向的倭寇,虽然有四万之众,但却群龙无首,一盘散沙。

    而根据部堂大人之前提供的消息,尖刀军已然征兵到三万之众,而李耿又具有丰富的兵法理论技巧,先前打了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