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叛徒必须死(第3/3页)大唐的旗帜
也从长史升为刺史,虽然都是虚衔。
今年年初为讨论如何安置大唐和亲的公主,他又出使大食。却不想大食人忽然起兵攻打安西,他也就陷在大食。
“他应当不会投降大食,应当是这二人误会了。”刘琦立刻说道。
大食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打进中原,高适又不是安西本地人,怎会投降大食?在将其他民族看做蛮夷的时代,除非威胁到家人,不然投降外族的文人是很少的。
“我也觉得不大可能,所以命他们从口供中删除了。但据这二人交代,高适就在并波悉林大军中,而且并未被当做囚犯抓起来。二人说是他们亲眼所见,应当也不是假的。”李珙道。
“大食摄政王或许想劝降高适,所以对他有些优待,这也不足为奇。”刘琦又回答道。文天祥那样曾经带兵抵抗过蒙古人的死硬分子,蒙古人还想劝降,拖拖拉拉好几年才将他处死,死前也一直按照贵宾对待,大食人优待仅仅做过使者的高适一点不奇怪。
“但万一他投降呢?”李珙又问道。虽然概率低,也不能无视。
“他只要公开露面,就想方设法将他杀死。”刘琦立刻说道。高适若投降,对人心的影响可不小,毕竟他不仅有才名,还是个刺史。刘琦也顾不得使一位大诗人英年早逝,他若投降必须杀死。
“应当不会,多半是我杞人忧天。”李珙笑了笑,又说道:“还有一事要和你说。那二人的口供中还写到一位姓杜的汉人与高适在一块。他们不知道那个姓杜之人是何人,我翻看出使记录也没看到有姓杜之人,也不知那人是谁。”
“但他既然能与高适一起说话,应当大小也是个文人。他既然有不是出使之人,或许就是投靠大食的人。”
“主动投靠大食的叛贼,只要抓住全部处死。”刘琦厉声说道。他虽然主张对为大食效力的普通人网开一面,但对叛贼毫不含糊。
“说的好,以后就这样做。”李珙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