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宋代金融战(第3/4页)宋耻

作那些器物的工匠技艺不会有本质区别,甚至有些器物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制作,风格迥异的判若两人。变得不是技巧,而是匠人的心情,经历国破家亡前后的同一个人,心理会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

    北宋还没有灭亡,但已经经历一次危机,开封被围前后,是盛世画卷的两面,一副是清明上河图,一副只是清明而已。

    所以不是曲子有问题,不是歌词有问题,是这些人有了问题。

    昨夜那个歌女遭逢巨变,唱腔难免悲伤,这李慢侯能够理解。没想到张妙常一个去年才十一岁的小姑娘,竟然心里也藏着悲伤,平日里流露出来的天真浪漫,难道全是伪装?

    若真是这样,这小丫头不简单呐!她的养母一定把她教的极好,却也极坏!

    心里揣度着,看着沏茶的小丫头不由发起呆来。

    突然金枝走了进来,见一个悠闲的躺在榻上,一个低头专心的沏着茗茶,这画面让她突然身子一抖。

    突然小声传话:“官人,有客到了!”

    李慢侯收回心神:“有客?”

    他回忆了一下,昨日邀请的富商今天都到了啊,难道是交引铺的人?可是他并没有请交引铺的人来啊,而是告诉他们自己会再联系他们的。印象中好像是留过姓名,报的还是张三名号,只是为了取信,让他们不会觉得李慢侯是一个骗子,毕竟他们这骗子行里的人更烦骗子。

    “请上来吧!”

    李慢侯说道。

    很快金枝带着一个二十岁模样的年轻公子哥进了客厅。

    李慢侯一看此人眉宇,立刻就生出一种不安的感觉。按照任何时代的标准,此人都算是俊俏。肤色白皙,五官端正,唯有眼睛有些倒三角。不安是因为对方的眼神十分凌厉,这种眼神是冲劲,也是一种强势,一种贪婪,一种吞噬人的野心。

    来人躬身行礼:“在下不请自来,还望恕罪!”

    李慢侯还礼:“有失远迎,该我谢罪才是。”

    来人大有一种反客为主的姿态:“哈哈,官人快人快语。就不虚套了,我们坐着说话?”

    李慢侯做出手势,来人大方坐下。

    接着介绍道:“小可姓王。与小王都太尉同出一家,日前添列经纪行中,做些交引买卖。实在是愧对先人啊!”

    小王都太尉可是名人,不止在水浒传中有戏份,在宋徽宗时期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个官位甚至已经专指真宗时期的驸马王诜。此人出身名门,祖上是开国功臣,公侯之家。又才华出众,跟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秦观等人都是好友。只是行为举止荒诞不经,胡作非为,放在任何时期,这都是一个渣男,败类,可在北宋,这却是一等一的风雅,是极致的风流,为人传颂。

    李慢侯看了一眼来人,他身穿绫罗绸缎,一届商人,没有特殊背景,不敢这么张扬,尤其是在吃人脉的经纪行里,果然是个权贵,至少是权贵豪门的亲戚。

    李慢侯没兴趣打探他的家室,只道:“原来是王经纪,失礼失礼。不知王经纪登门,有何指教?”

    王经纪道:“指教嘛,不敢当。倒有一宗大买卖,想跟兄台合计。”

    李慢侯道:“哪样的大买卖?”

    王经纪道:“听闻兄台手里有一批重宝?不要误会,在下对此没有兴趣。只是听闻兄台在筹买一批交引,这个在下颇有兴趣!”

    李慢侯道:“莫非王经纪手里有引?”

    王经纪摇头道:“我手里倒是不多。但我知道谁有。若在下猜的不错,兄台是想换一批引文,去南方购货。其实要赚钱,何须如此费力。转手就有好处,岂不便宜?”

    李慢侯装作感兴趣:“怎么个转手法?”

    王经纪道:“兄台有所不知。我们行中有人手里压了重货。几月前,金兵围城,盐引、茶引各路引文近乎一钱不值,此人大手笔,砸下重金,囤了一大笔引票。如今看来,确实老辣,合该他发财。”

    李慢侯点点头,他是真心赞叹,他是预判到了金兵围城,并且围城时间不短,足以引起饥荒才囤积的粮食,可有人在没有任何历史资料的情况下,靠眼光囤积了大批证券兴致的引票,真是大手笔。

    李慢侯继续问:“那又如何要发财?”

    王经纪道:“莫非兄台不曾耳闻?朝廷要发新的引钞。传言一起,引票连跌。某人此时还在压货,怕是拦不住的。”

    这王经纪果然是朝里有人,河北捷报频频,军饷也是花钱如水,但几个月前才刚刚被金军搜刮了一遍,朝廷根本没钱,没钱到将去年因为金兵围城而陆续赶到开封的勤王军全都遣散,将一批临时招募的西军打发回陕西的地步,军饷从哪里搜刮?只能印钱了!

    官府印钱,交子是不敢乱印的,其中必然还要大印引票。从蔡京改革开始,交引这种信用凭证就比较坚挺,毕竟背后有食盐、茶叶等实物担保,加上蔡京手段高明,因此积累了很强的信用。

    各路交引巨头,往往依靠手段,囤积抄卖交引,从中谋取巨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