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郓王有鬼(第3/3页)宋耻
一丝丝威胁,肯定会踩下去。
可赵楷如果真的是一个如此果断狠辣,关键时刻可以抛弃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并且成功策划出逃,既有决断的魄力,又有执行的能力,这样的人当皇帝,比宋徽宗和宋钦宗怎么看都更靠谱。
皇帝靠谱,对于所有人都好,对李慢侯一个人不好,也就不足挂齿了。大不了隐姓埋名换一个身份,天大地大,皇帝也未必找得到他。
往最坏的地方考虑,即便大宋容不下他,不还可以去金国,可以去西夏吗,战争一旦结束,这两个国家也不过是两个邻国。并且是吞并宋辽,开始向文明转化的邻国,也未必没有生存之地。即便不去这两个国家,还可以出海。这个时代,海外大片没开发的土地,做一个殖民开创者也不错。
茂德帝姬之所以欣赏李慢侯,正是因为李慢侯的这种思想,而这也正是宋朝士大夫的最高思想境界,不以个人的得失为意,心里充满了家国情怀。范仲淹、张载是这样,王安石、司马光是这样。其实就连史书中评为奸佞的一些人同样如此,宋钦宗任命的宰相唐恪就是这样的人物。唐恪在李邦彦被弹劾罢官的时候,得到李邦彦推荐,被宋钦宗任命为宰相,他跟李邦彦政治观点一致,就是所谓的投降派。
金兵第二次围城的时候,唐恪力主接受金国要求,割让河北之地,可当金兵攻下城墙,掳走徽钦二帝,要求立异姓王,要求朝中大臣签名公推张邦昌做皇帝的时候,有的不肯签,比如秦桧,被金兵掳走,有的签了,比如唐恪,但唐恪签完立刻服毒自尽,这种人不惧生死,之所以是投降派,不是怕死,而是他们认为打不赢,认为和谈是为名请命。
这种不计个人得失的士大夫精神,是宋代人最高的精神追求,看到李慢侯竟然也具有这种精神,茂德帝姬发自内心的赞许。
李慢侯叹道:“公主谬赞了。我一点都不洒脱。”
李慢侯这些天的心路历程,简直是一场精神炼狱,每天都受良心的谴责,恨不能拔剑而起,从军厮杀。可却只能逃走,如同一个懦夫。他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洒脱。
茂德帝姬道:“谁又能真的洒脱呢?”
她也不是洒脱的人,她自己要走,还要留下一封遗书,劝其他兄弟姐妹都走,因为不这么做,她的良心会不安。
到这里,李慢侯真的没什么谈兴了,还要准备明日出发,他顺势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