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八章 以德导行(第3/3页)宋煦

年间更为可怕,激起的是最深层次的矛盾。

    如果,蔡卞,章惇二人扛不住,那最后的矛头就是赵煦了。

    赵煦这个皇帝,要怎么办?能怎么办?

    那是天下几乎所有的士绅,官吏!没有‘新党’冲锋陷阵,皇帝独木难支!

    赵煦脚步平缓,神情没有多少变化。

    苏颂说的这些,他自然有考虑,却不会任由苏颂说的这般发展。

    苏颂,韩宗道去留,由他决定。章惇,蔡卞更是如此。

    什么时候,轮到所谓朝野,天下士绅左右他了?

    赵煦背起手,笑了笑,道:“重病须猛药,猛药往往有副作用,撑不过去就是死,撑过去了就能长的更好,活的更久。这个过程,有去无回。卿家,这件事,无需再说了。”

    苏颂来之前就有所预料,心里轻叹,继而道:“官家,世的路,没有笔直的康庄大道,该转弯的时候,必须要转弯,否则走了岔路,就无法回头了。那样的后果,官家比臣看的清楚。”

    赵煦忽然转头,看向苏颂,道:“卿家,你觉得,李家的事,该怎么处理?朕听说,那李家的家主是仁宗朝的侍郎,素有威望,现在嚷着要撞死在县衙。”

    苏颂骤然脸角绷直,沉色。

    李家的事,人证物证确凿,闹起来是没有一点好处。偏偏朝野,士林间不看这里面的事情,只认为是朝廷‘新法’所致,或者是章惇恶意报复,加大了对‘新法’的抵制以及章惇的攻讦。

    苏颂作为姻亲,自是要避讳,默默再三,道:“官家,此事臣不做评论,希望大理寺据实判断,勿枉勿纵。”

    赵煦笑了笑,道:“卿家,以往不知道李家的事情吗?”

    苏颂脸色微变,心头沉重,停下脚步,躬着身,道:“臣知罪。”

    苏颂不止知道李家的事情,朝野大部分人,基本都是如此,他以及朝野绝大部分人心知肚明。

    这是公开的秘密,朝廷里,又有几个干净的呢?

    赵煦背着手,看着宣德门近在咫尺,道:“卿家,这些事情,都是你这样的态度纵容出来的,绵延了数十年,还要继续纵容下去吗?”

    苏颂跟在赵煦边,没办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