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舆论阵地(第2/3页)宋煦

双手摸着小腹,在阳光下,身上像是披上了某种光辉,轻声自语的道:“儿,你父皇真是圣君……”

    皇宫内外,整个开封城议论不断。

    警戒线外的人群越来越多,打断了赵煦既定计划,但这比既定计划更好,眼见着人群气氛热烈,赵煦及时收手,将这里交给了蔡卞,梁焘,他转身回宫。

    气氛烘托出来了,他适时功成身退。

    赵煦进了宣德门,陈皮连忙迎过来,一脸敬佩的笑着道:“还是官家高明。”

    赵煦笑了一声,今天的效果,确实比预计的好,边走边笑的道:“待会儿给蔡相公等人说一说,让他们继续加强预料引导,对朝廷的惠民大政,要将好处讲的直白,彻底一点。民心一定抢过来!”

    士绅阶层,现在赵煦只能采取打压,分化,拉拢,这个只能见效太慢,需要时间。但对于百姓,商人这些,国家机器开动起来,绝对能迅速转化。

    “是。”陈皮连忙应着。

    赵煦刚回到垂拱殿,一只脚还没踏进去,忽然看向陈皮,道:“那谶语查清楚了吗?”

    陈皮脸色一肃,低声道:“皇城司那边还没有回话。”

    赵煦冷哼一声,大步进门,道:“蔡攸越来越没用了。”

    陈皮不敢说话,皇城司十分敏感,纵然体制上划归政事堂,实际控制权还在官家手里。

    等赵煦坐下后,喝口茶,休息了一会儿,陈皮这才道:“官家,夏人的使臣就要到了。”

    夏人去年在环庆路大败,连太后,皇帝差点都被生擒,还丢了两国边界诸多要塞,上次就派了使臣,在政事堂太过嚣张,被章惇直接斩了。

    赵煦嗯了一声,随手拿过一道奏本,道:“章相公不在,让礼部与蔡相公去接待一下吧。”

    赵煦与西夏着实没什么好谈的,若非忙着军改,赵煦连敷衍都懒得。

    赵煦看着手里的奏本,道:“夏人国内是什么情况?”

    陈皮瞥了眼外面,低声道:“官家,从擎天卫传回的消息来看,夏人似乎很不服气,还要再打。”

    赵煦冷笑一声,摆了摆手。

    陈皮应声后退,侍立在不远处。

    赵煦看着奏本,心里在考虑着西夏的事。

    西夏的情况,与之前大宋的情况很相似。外戚专权,太后把持朝政,外戚充斥朝廷,小皇帝根本无可奈何。

    那梁太后是一个极其嚣张跋扈的人,那边对宗主国辽国不断放狠话,这边与宋朝接连开战。

    去年的败北,可能只认为是大意,加上诸多要塞丢失,失去了与大宋的主动权,如果再战,直接目的,很可能是那些要塞。

    “传话政事堂,擎天卫,”

    赵煦淡淡的说道:“封锁与夏人的边境,断绝一切往来,一粒米,一块布都不准过去!”

    “遵旨。”

    陈皮应着,快步转身出去。

    宣德门外。

    蔡卞,与梁焘还在讲着。

    一个讲政事堂的大政方针,一个讲具体的政策。

    但警戒线外的人已经分心,听不进去,三三两两的窃窃私语,更有不少人开始离开,四处奔走,传递消息。

    蔡卞,梁焘见着,没有强求,匆匆交代几句,便散了。

    郑贺致,李博知等人被蔡卞带入宫,他们是来受奖的。

    这个时候,整个开封城已经热闹起来,到处都在关于赵煦的谈话。

    “官家说了,要减税,尤其是粮税,减了有三分之一多!”

    “对对,我就在现场,那蔡相公说了,明年改元,就从明年开始!”

    “还不不止了,为了防止地方上的苛捐杂税,层层盘剥,朝廷考虑设立专门的收税机构……”

    “除了粮税,商税也要减少,对很多东西的交易进行免税,说什么,哦哦,优化收税环节,合理税收,减轻最终的百姓负担……”

    “另外,还有就是要控制物价了,对粮米油面这些,朝廷要严控价格,严厉制止哄抬物价,保障民生平稳……”

    “官家也说了,要加强对贪官污吏的打击,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要来真的了……”

    “那梁尚书说了,先从开封府开始,要设立国税司,物价司,清水司,还要联合刑部,御史台等组建跨部门的执法司……”

    “朝廷这次,真的是有大动作了,要彻底消除弊政了啊……”

    “可不是吗?以往我们都是雾里看花,什么都不清楚,现在总算是明白了……”

    “是啊,官家真的是太有魄力了,难怪朝野这段时间会发生这么多事情……”

    “对对,难怪那些人阻止,不然他们怎么继续兼购土地,哄抬物价,卖官鬻爵……”

    “我以前骂过朝廷,现在我支持官家!”

    “我也支持官家,一定要做下去,决不能向那些贪官污吏妥协!”

    “我去请我叔叔,他之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