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清算(第1/2页)大明从慎重开始

    张鹤龄累瘫在地上,丢掉手中的书。

    从银矿逃回三岛清右门卫的府上后,凭借给倭人说书的本事,才活了一条狗命。

    张延龄替全府的人洗衣做饭。

    “弟啊,今夜咱们就回大明。”

    “怎么回去?”

    “去银矿偷银子,再乘大船回去,定要将消息带回去,岛国也有银山!”

    趁着夜色,张鹤龄和张延龄又来到银矿口。

    从矿洞里出来的矿工,皆灰头土脸,难以辨认。

    兄弟两人抹泥巴在脸上,走路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他人。

    他们伺机进入矿洞。

    “哥,只要偷到银子,咱们就能回大明了。”张延龄激动道。

    回音如唢呐般,在洞里,响了一遍。

    嗯?

    周遭的矿工看过来,凶神恶煞朝兄弟俩走过来,嘴里嘎里呱啦大喝。

    张延龄吓得抱住张鹤龄。

    张鹤龄一脚踹过去,转身就跑,费尽千辛万苦潜入洞中,却被猪一样的弟弟搞砸了。

    两人爬出矿洞,一只大手摁着两人在地上。

    见又是张家兄弟二人,右门卫怒地一巴掌呼过去。

    “拖到墙角下,砍掉脑袋。”

    两人捆得严严实实,拉到一处土墙下,准备斩首。

    银矿银子多,来偷银子的不止他们,还有其他三个盗贼。

    咚地一声,

    张鹤龄不敢看,先放个屁,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

    “我们是大明的爵爷,不能杀!”

    “是啊,不能杀啊,放我们回大明,就给丝绸和茶叶,不要银子。”

    张延龄闭着眼睛紧紧绷着脸。

    “大明禁海,除了走投无路的流民,哪个爵爷会出海,还没有扈从。”右门卫不信。

    张鹤龄忙道:“大明的张皇后,是我妹妹,你们岛国的那些漫画,是我外甥画的。”

    “满口胡言,先杀他们。”

    张延龄脑袋嗡地一声。

    “哥,咋回大明报信啊?”

    张鹤龄不理他,对着右卫门道:“你们运银子去,也买不到丝绸和茶叶。

    天津港由寿宁侯和长宁伯说了算,松江府由宁王说了算。

    陛下派备倭卫驻守,每艘马船上,都装有六门红夷大将军,去了就是毁船。

    除非有我们兄弟。”

    “对对,咱们兄弟,在大明只手遮天。”

    右卫门迟疑片刻,接过钢刀,架在张鹤龄的脖子上,“如何证明?”

    “我写一封信,你交到京城的严府,给严成锦,我让他给你安排十万匹丝绸不一百万匹。”

    张鹤龄煞有其事,反正,吹牛又不要银子。

    哥真高明,以严成锦的纯真和善良,定会来救咱们,张延龄低着头偷笑。

    弘治皇帝低着头,翻看完户部的疏奏后,问:“户部,人口和土地清丈如何了?”

    陈清面露愁容,作揖道:“陛下,才过去十余日,重新清算怕是要一年。”

    弘治皇帝面色严肃,他放下豪笔,目光直视陈清。

    李东阳等人意识到气氛不对,连忙低下头。

    “朕如何能等一年?!到云南一月足矣,清丈耕地两月,算上回程,加在一起才四月,陈卿家如何要一年?”

    陈清无语凝噎,说不出话来。

    清丈土地,需由人以步尺,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

    如此清算。

    清算完后,还要经过大量的计算,将记录的数据写入黄册中,是一项极大的工程。

    “臣尽快!”陈清道。

    百官低着头,各有所虑。

    陈清愁眉苦脸回到值房,佐官送来一本黄册:“大人,房山和良乡的土地清丈好了。”

    “这么快?!”

    “是呀,下官特意问了一下,良乡的工程师,做了一个清丈土地的新物件。”

    翻开黄册,新写下的人口和田亩数量,截止为弘治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陈清心头微动,立即从官帽椅上站起来,出宫前往良乡。

    入冬后,良乡的官道向来少人,很快,到了良乡衙门。

    “张大人,本官听说良乡衙门有一物,可快速丈量田地。”

    张贤为难道:“非良乡衙门所有,陈大人还得跟理学院借。”

    陈清很快来到理学院,找了王越。

    王越却拒绝:“不借,廉夫兄请回吧。”

    纵然陈清的品轶比他高,但他不升官,也不发财,不怕得罪人。

    等陈清愤然走后,他才对着严成锦道:“贤侄,不借是对的。”

    百官正在处理手中的隐田,需要时间。

    若时间太短,做假账也来不及,官员士绅,定会把怒气撒在良乡头上。

    到时候,良乡理学院就要被针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