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担任主考官(第1/2页)大明从慎重开始

    朱厚照真的从后腰掏出一本册子,晃了晃。

    严嵩面色剧变,这是朝廷官员写疏奏用的奏本?

    此人,必定朝中某位大臣的公子无疑!

    否则,岂会有杨廷和的讲义和朝廷的奏本,他猜是礼部尚书张升,或者内阁大学士刘健的儿子。

    目不转睛地望着奏本,狐疑地可:“小朱秀才为何要将策题给我?”

    总觉得有人陷害他,说不定,是张贤玩的把戏。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这个他还真没想过。

    不过,撒谎对他来说,就是眨了眨眼睛的事。

    双眸往上一翻,立即有了主意:“本秀才当然不会白送,你若当了官,需成为我爹的学生,为我爹当牛做马。”

    严嵩心头叹息,与他猜想的一致,天下岂会有不要银子的馅饼。

    “令尊是谁?”

    “詹事府杨廷和。”

    严嵩懵逼了,你是杨慎?那藏书阁的杨慎又是谁?

    柴门外,衙役手握着腰刀,只要严嵩收下这本奏报,就冲进去,以贿赂朝廷官员买题的罪名下狱,剥夺考功名的资格,流放到满加剌国。

    张贤焦急地等候,不知严大人为何要为难这书生。

    严大人的想法他猜不透,隐隐觉得是在考验书生的品性。

    以严大人的性子,撑过考验必受重用,不知这书生会如何选择。

    ……

    京城,皇宫。

    一轮红色的暖阳在宫墙边上露出,大臣们整理衣冠,准备到奉天殿面圣。

    严成锦许久没有看见张鹤龄了。

    盐引改为国有后,张鹤龄在大殿上撞梁柱没死成,杳无音讯,陛下似乎不关心。

    出乎意料的是,杨廷和和王华也来了。

    东宫属官不管朝政,除非有事涉及二人,才被召见。

    弘治皇帝端坐在御座上,双手放在膝盖。

    脸上泛着红润的光泽,鬓发乌黑,气色比前几年好了许多。

    “秋闱还有三月余,朕钦点了两名大臣,作为今科秋闱主考官。”

    李东阳和张贤几人正色起来。

    张贤和李东阳都是礼部的尚书,礼部的主要业务是科举,陛下多半,会从他们和詹事府中挑选。

    严成锦抱着芴牌,这种事与都察院无关。

    大臣们羡慕得紧,监考能与新入的官员结成师傅与门生的关系,有助于升迁。

    “朕想了许久,詹事府杨卿家担任今科主考官。”

    杨廷和微微躬身,致歉道:“臣恐怕不行,臣之子杨慎,也是今科考生。”

    萧敬低着头,面上有点慌乱。

    陛下今日忽然提及此事,未与他商量,否则,他必定会禀告。

    弘治皇帝错愕片刻,眉开眼笑:“那就由内阁李爱卿担任吧?”

    每年抡才大典,总共要任命四位主考官,秋闱两人,春闱两人。

    其中必定会有礼部的官员,而张升在上次已担任,给李东阳合情合理。

    李东阳躬身领旨:“臣遵旨!”

    大臣好奇的是,第二个主考官是谁?

    弘治皇帝看向礼部,微微张口:“第二个主考官,朕选了都御史严成锦。”

    严成锦芴牌差点掉到地上,陛下你可否按常理出牌,监考什么时候成都察院的事了?

    谢迁冷静下来,微微抬头望着弘治皇帝。

    历代以来,主考官从内阁和詹事府中挑选,其次是六部。

    都察院只作为监察和封卷的佐官,不直接参与出题。

    杨廷和着急地道:“陛下,严成锦虽是状元出身,可学可终究比不上六部的诸公,臣以为,梁公、屠公、魏公都比严成锦合适。”

    梁储是状元出身,学可不必质疑。

    屠勋和魏勋分别为刑部的左右侍郎,学识高卓,常担任经筵的讲官。

    “臣也以为,严成锦不能胜任,此子年纪,与今科考生无异,如何服众?”

    “王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议!”

    百官们仿佛是串通好了一般,纷纷持着芴牌躬身。

    他们有族氏子弟和门生,参加科举。

    让此子出题,说不定比程敏政还妖,就怕没几个人能考过。

    杨廷和尤其紧张,严成锦是睚眦必报的人,杨慎今年参加科举,若在科举中稍有为难,就有可能考不上解元。

    三元中第,是他寄托于杨慎的期望。

    严成锦头一回赞成百官的看法:“杨大人所言不错,臣资历尚浅,学识浅薄,不能担任今科考官。”

    当考官,要在贡院里呆上三天,熬死个人。

    监考是不可能监考的,对于这届考生,并不感兴趣。

    李东阳错愕地回过头,此子果然又推诿,让别人代劳,天底下除了吃饭,就没有能让此子干的事。

    让都察院也参与到科举中来,成为定例的话,权势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