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登门求教(第1/2页)大明从慎重开始

    等百官进殿后,又开始议海南赈济的事。

    太上皇弘治面上愁云散去,声音中有几分喜意:“开国库和内帑,赈济海南百姓,今年开始,向百姓多收一分税。”

    大殿中哗然声四起。

    百官听得脑子一片懵然。

    吏科给事中刘景忍不住道:“如今大雪封盖天下,不是多少庄户受灾,朝廷怎能这时候起税?”

    大明向百姓收取的税,一亩九分纹银。

    加一分,正好是一钱银子。

    户部主簿张忠明也郑重地道:“是啊,百姓收入微薄,朝廷若再加一分,会更不堪重负。”

    许多官员嗯了一声,四目相对,眼睛的深处都带着疑惑。

    朝六部尚书看去,只见,六人面皮上风轻云淡,一副很不在意的样子。

    又看了看内阁,刘公和蒋公几人也无动于衷。

    这是怎么回事?

    百官表情僵住,朝廷提高税额,刘公等人应该会反对才是,却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

    蒋冕回头看看,面上带着无奈,在殿前立下誓约,不能透露半字。

    也能理解严成锦为何这么做。

    朱厚照对谏言充耳不闻,兴冲冲笑道:“这是朕下的政令,由都察院经济司收取,再移交户部管制,内阁拟旨吧。”

    百官听得一愣一愣的,敢情是新皇下的旨意。

    这才注意到,黄花梨木板上,新皇又多了一笔功绩。

    刘健微微躬身:“臣等遵旨!”

    内阁和六部都无意见,百官还能说什么,心里哀叹着,欲言又止退出了大殿。

    刘景追上了蒋冕,朝他微微躬身,郑重其事道:“新皇登基后,各地就不断起事,再加一分税银,百姓如何能忍?”

    蒋冕有些不胜其烦,但看到刘景身后的几个文官,耐着性子,道:“此事,经内阁和六部商定,并非新皇一人决断,诸位不必再言了。”

    “敢问是哪位大人的谏言?”

    蒋冕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刘景,沉吟片刻,道:“你还想弹劾不成?”

    邸报传出京城,政令也向两京十五道的府州县发出。

    看到顺天府的邸报时,京城百姓顿时激动起来。

    税额,是关乎百姓的民生大事。

    自弘治十三年增税一次,朝廷许久没有征过税了,百姓也渐渐称颂太上皇贤明。

    此刻,看到邸报心中凉了半截。

    顺天府府尹刘庆连忙压一压手,大喊道:“灾年时,朝廷会开仓赈济,不必恐慌。”

    他也看不懂朝廷的旨意。

    奉天殿。

    太上皇弘治在心神不定,加了一分税赋,却未告诉百姓加税赋的道理。

    如同给人判了五十大板子,却没说明为何降罪。

    必会心生怨恨。

    萧敬匆忙地走进来,太上皇弘治深吸一口气,定了定心神:“百姓对新政反应如何?”

    萧敬低着头,吞吞吐吐道:“不好。”

    太上皇弘治心中一阵失落,这明明是利于天下的善政啊。

    可他不能告诉百姓其中的道理。

    此刻,深深地体会到了身为帝王的不易,竟有一种忍辱负重之感。

    “召内阁和六部来。”

    刘健和李东阳等人若有所思,也在思索着坊间百姓的反应,可朝廷拿百姓的税银去做买卖,流传出去,总归是不好的。

    但这,却是减轻朝廷赋税的善策。

    有了多余的银子,朝廷就能兴修水利,增强兵备,建更多惠民药局,抚恤和安置更多流民。

    盛世才可期。

    李东阳躬身道:“等海南的赈银发放下去,百姓必会体谅。”

    王琼道:“臣已算出账目,送去太仓调拨钱粮,只是,臣总觉得,严成锦看了书籍,才会有此深虑的计策。”

    诸公面上微变,身躯抖了抖,严成锦才二十三,却屡屡想出这样非同寻常的办法。

    背后若没有看过书,他们是不相信的。

    蒋冕也点头,一脸郑重:“臣也如此想过。”

    毕竟,此子实在太年轻了。

    太上皇弘治眯着眼,若此书能让诸公也看看,不知会生出多少治国之策。

    “寡人踢十脚,他才动一下,这家伙是不会交出来的。”

    李东阳顿时尴尬了,忙低下头去。

    王琼毫不犹豫地道:“臣……臣可以去问问。”

    ……

    严府。

    王琼拎着几味补药上门,最近京城流行送这个,里头有高丽参,枸杞,党参,海狗鞭……

    放在茶案上,茶也不顾上喝,

    笑吟吟地看着严成锦:“许久没来看贤侄了,精神了。”

    严成锦满脸警惕,却没说话。

    王琼从袖口拿出一串纸包好的冰糖葫芦,慈祥地递给严方来,微笑道:“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