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回京(第1/2页)大明从慎重开始

    半月过去,

    萧敬命人送来一堆书稿,博古通今,也算得大明的小司马迁。

    严成锦递给方学几人一本简体字典,“太皇命修弘治政要,你们用白话将它写出来。”

    mimiread

    “大人,皇家典籍用白话,可否有些不妥?”郑乾担忧。

    “无妨,按本官说的修。”

    唐朝时,写贞观政云里雾里,后人还要猜测句子的真意。

    政要,就是帝传。

    要领会的是皇帝治国用意、精神和道理,卖弄辞藻也成,但会给后人增加翻译工作。

    方学、郑乾、刘来等几人,各自分了五年的份。

    写白话文十分轻松,只是将萧敬写的话再译出来。

    几日过后,严成锦细细看了五遍,更正十几处,才让方学送去内阁。

    李东阳询问了几次,只说在修撰中,不知道此子是真修还是假修,不让内阁诸公参与。

    “李大人,弘治政要已成。”

    “这…这皇家典籍,怎么都是大白话?”

    蒋冕翻了几页,眼睛看到的文字都是用白话修撰,一个引经据典的地方都没有,像是坊间说书先生写的毫无才气。

    “这…太粗鄙了?”

    李东阳想过严成锦会偷工减料,这简直是偷工没有料。

    方学眸中凝聚神采,作揖:“诸位大人,可否看懂其中的道理?”

    “我等自然能看懂!”

    “皇孙年幼,看这等白话正合适,诸公应当知道买椟还珠的道理。”

    见到方学说得有理有据,知道这是严成锦教的。

    “严成锦呢?”

    “在奉天殿。”

    李东阳几人对视一眼,这家伙大抵也知道无法过内阁审查。

    所以,才先去通报太皇。

    “重新编修吧?”

    重新编修,只是将白话转译成书面试的格式,并不难。

    蒋冕也觉得应该重修,这样的帝王之道,实在拿不出手。

    甚至,会弱了他们这一届阁臣的实力。

    这时,小太监走进来禀报,“李大人,新皇让您将书稿,送去奉天殿。”

    “此稿还未修成,告诉太皇,再容内阁几日。”

    李东阳觉得难为情,毕竟是自己的女婿,也不好将罪责推到严成锦身。

    可成了严成锦的老泰山后,脸皮却越来越厚了。

    小太监抬头看着书案的书本,脸色焦虑起来。

    “新皇说,看过再论。”

    ……

    奉天殿,

    李东阳几人捧着修撰的书籍见礼,严成锦站在平时朝的位置。

    太皇弘治翻开书稿看了几眼,手边还有一本简体字典。

    “不错,就按严卿家说的办吧。”

    “新皇,这是?”

    李东阳和蒋冕心中微骇。

    这其中的字体,还有些他们不认识的,严成锦造字了?

    太皇弘治和颜悦色,心中也是啧啧称奇,对这本书极为喜欢。

    “这字典?”

    “臣拆字拼出来的。”

    “不错,看起来顺眼。”

    “出精修本和白话本,存于文渊阁中,这本给皇孙送去。”

    李东阳的面色稍微缓和了些。

    有精修本和白话本的话,倒也无事了。

    ……

    京畿,

    英国公张懋黑着脸,回京却听说京营统领给了定国公。

    骂了朱厚照几遍,还不解气。

    所幸,他已经班师回朝。

    “回京禀报陛下,说臣已到京畿,这就脱去帅袍,让给徐光祚!”

    谁还没有点脾气呢。

    亲兵连忙骑的骏马,飞蹄赶往京城,半日就到了午门。

    一刻钟后,西暖阁。

    谢迁和蒋冕几人诧异的看着亲卫。

    “英国公要解去帅印?”

    问完这句,李东阳看向严成锦,后者被看得有些诧异,随后开口道:“新皇在京营。”

    “新皇令定国公统领京营,未与我等商议,如今定是要选出一位,不知太皇?”

    哪怕是百官,也知道该选英国公。

    祖辈开始,定国公徐增寿立下的功勋,就不如英国公张辅。

    就如今而言,英国公张懋功劳也比徐光祚高。

    太皇弘治瞥了一眼萧敬,开口道:“传新皇回京。”

    严成锦抬眸,朱厚照知道今日英国公张懋回京,去京营派徐光祚去边陲了。

    只是太皇和诸公还不知晓。

    ……

    京营,

    徐光祚换了一身红色戎甲,骑在大马,督训三千营的士卒。

    三千营有七万,神机营有十万士卒,五军营有八万士卒,总计二十五万兵力!

    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