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夜(第1/2页)姑娘她戏多嘴甜

    夜沉沉的。

    离上元近了,今儿夜里没有雪,云层薄,月光洒落下来。

    没有那么凉,却是足够的冷。

    那帘子撩着,风从后院吹来,前头铺子里,台面上的蜡烛微微晃了晃,忽明忽暗,最后还是没抵住这风,彻底熄了。

    钱母赶忙迈进来,把帘子落下。

    与此同时,钱父麻利地重新拿火折子点了蜡烛,室内恢复了光。

    “第一场是在初九吧”钱父叹了一声,“满打满算都没有一个月了,这不是越近就越急嘛,年前还能想着是‘来年’,一旦翻过了年头,日子算起来就不一样了。”

    “也是,”钱母点了点头,道,“可我担心他。我不懂考场上的那些,但我晓得,人一紧张、一乱,考试就不行。”

    家里开着书画铺子,又供着个书生儿子,钱母多少也有些见识。

    钱家最早时不住这里,为了让儿子念书,念好书,才搬到了香居附近,让他拜入其中,又盘下了这铺面,一门心思就为了供一个进士出来。

    而念书,也不仅仅只是孩子的事情。

    学业上帮不上忙,夫妻两人对钱晖的生活很是关心,常常去问状况,先生们时不时地,也会跟他们说些该注意的、能做到的事儿。

    钱父沉着脸坐下,道:“我也没逼他。我先前不也总说,就我们这样的出身,在他这个年纪,能考中举人已经是极其难得的了。

    这要不是在京城,换个乡下地方,谁家供出个举人老爷,不是全村摆宴、敲锣打鼓的

    我早上还跟他说,这次就是练手,中了皆大欢喜,不中,我们三年后再来。

    结果他阴沉沉地不吭声,我也没办法。”

    “你就不该说这些!”钱母瞪了他一眼,“还当你这个做爹的看不起他!”

    “我哪里是看不起? ”钱父听不得这话? 道? “我是心平又气和? 哎? 我也不平? 读了这么多年? 眼看着要考了? 我哪里能真平,不过是装给他看的。”

    父母之心。

    钱母明白? 苦笑道:“你装的? 儿子就看不懂了吗我是劝不动他,也不敢劝。等过了节? 你去寻先生说说? 先生的话他听得进去。”

    钱父应了声,又道:“他不是和杨继林熟吗杨继林经验足,知道怎么平复考前考后的心思,回头我去杨家? 请他劝劝儿子。”

    “算了吧,”钱母啧了声? “别给杨家添乱了。考了这么多年,这回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这要是再落榜,没的叫他老娘、媳妇怪到我们头上,说晖儿的事情让他分心了。再说个万一,万一晖儿中了,他落了,那怕是结仇。”

    “这有什么仇!”钱父直摇头,“你们老娘们就是事情多!”

    钱母翻了个白眼,不愿意在这事情上和钱父再争,转身回了后院。

    老娘们事多就事多吧。

    设身处地想想,自个儿若是杨继林的老娘、或者媳妇,供了那么多年,又来一次失望,继续苦等三年……

    她也得疯!

    钱母站在后院里,看着依旧亮着灯的钱晖的屋子,目光灼灼。

    前头铺子里,钱父坐在那儿,闭目养神,等着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的客人。

    事实上,他家的书画铺子里,还是多了几只耳朵的。

    只是,来访者身形太小,个子又不高,轻轻巧巧越过了门栏,躲在了角落里。

    那是几只猫儿。

    打头的自是黑檀儿。

    没生意时,自然节俭,就那么点蜡烛光,又有架子遮挡,照不亮整个铺子,它们躲身极其容易。

    黑檀儿听完了这番对话,与它的小跟班们一起,又出了铺子。

    几个跳跃,上个屋顶,最后跑到了钱晖的屋子上头。

    底下静悄悄的,倒是钱母,还站在院子里。

    月光下,她瞥见了猫儿们,无奈屋顶高,她想赶,一时也没有办法。

    很快,几只猫儿跑了,只留下一只小不点,趴在瓦上,动也不动,像是打瞌睡一样。

    钱母见状,便懒得管了。

    野猫嘛,不吵着儿子念书就好了。

    若是她大呼小叫跟猫儿过不去,反倒是吵着儿子。

    留下来的是只皮毛黄黑相间的猫,很小,比一片瓦都大不了多少。

    而黑檀儿,已经带着其他猫儿,去了杨继林家。

    杨家住在一座四合院里。

    黑檀儿到的时候,四合院的正屋漆黑,东厢有油灯光,而西厢点着蜡烛。

    它从院中过,踩在水缸上,看了眼东厢,杨继林在书案后摇头晃脑,他又看了眼西厢,蜡烛下围着三个人。

    一老妪、一中年妇人,以及,一个青年。

    岁娘说过杨继林家的状况,黑檀儿一看就知道,这是杨继林的老母、妻子与儿子。

    那三人安安静静,没人说话,眯着眼、就着那点儿光,做着活。

    上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