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借助势力,界牌山下(第1/2页)大唐之卧龙军师

    身披貂绒大衣的女子沉默了一下,才回应道:“张公谨若容易杀掉,我早已杀掉,无须等到此时。”

    “盟主,此次机会难得,张公谨所带将士区区二十左右。”

    “才带了二十人?”

    “对!”

    “张公谨不是有勇无谋之人,他为何只带二十人出使突厥?恐怕没如此简单。”

    “盟主,属下派人探过,除了张公谨与其副将外,确实只有二十人,其身后没有援兵跟着。”

    因为张公瑾一行人都身穿便装,那个大汉根本不会留意到李在古。

    以为李在古只是陪同张公瑾出使的普通文官。

    身披貂绒大衣的女子没有接话,沉思起来。

    大汉见状,小心谨慎道:“当初玄武门之变前,李二有所顾虑,让其谋士烧龟甲卜吉凶,张公谨见状拿起龟甲扔在地上,并且劝李二不能犹豫,须当机立断。话毕,张公瑾首先带人潜伏于玄武门。若不是张公谨,太子与齐王或许不会被杀。”

    “没错!”身披貂绒大衣的女子慢慢开口,语气更冷,“张公谨非死不可!当年参与玄武门政变之人统统要死!”

    “对!即使杀不了李二,能砍掉他的股肱之臣也是一种策略!”

    大汉说着,又劝道:“如今正是杀掉张公谨的好时机,盟主切莫错过。”

    身披貂绒大衣的女子犹豫了一下,语气没那么冷:“你有把握?”

    “有!”大汉语气坚定。

    “已有具体计谋?”

    “属下计划在半路上将张公瑾截杀。”

    “你的意思是打算召集隐藏起来的勇士去截杀张公谨?”

    “是的。”

    “你此计要不得,绝不能再让天王盟的勇士去冒险。”

    “可不如此做,截杀张公谨的计划便会落空。”

    “无须我等出手,可以借助别的势力。”

    “还有别的势力敢与李唐作对?”

    “有!”

    大汉的目光中随即浮现出疑问之色。

    “我等可以借助梁师都的势力。”身披貂绒大衣的女子不紧不慢道。

    “梁师都不是已在去年被杀?其堂弟更是率兵归降大唐。”大汉更加疑惑。

    “没错,梁师都确实被杀,其部下也大多数跟着其堂弟归降大唐,但你有所不知,在梁师都的旧部中有部分人不愿意归降大唐,仍然盘踞在夏州附近。此次,我等便可借助梁师都旧部对付张公瑾。”

    “盟主妙计!”

    “你速派人去联络梁师都旧部!”

    “遵命!”

    ……

    数日后,李在古一行到达界牌关。

    界牌关位于夏州东北方,与草原十八部接壤。

    出了界牌关口十里外,便不属于大唐管辖。

    李在古等人在关口午膳,稍作休息后,离开界牌关,继续往目的地策马前行。

    人轻马快,午时过后他们已经离界牌关二十余里。

    这里人烟稀少,忽然望见前面陡起一岗,林木深深,寒风萧瑟,鸟鸣兽叫,颇是险恶。

    李在古一行人意识到,他们已经来到界牌山下。

    界牌山,虽然名字与界牌关几乎一样,但是离界牌关有二十余里。

    其不属于大唐管辖,突厥人对这个地方也不感兴趣。

    这个地方成了三不管地带。

    在界牌关的时候,守关的人告诉李在古等人,若路过界牌山,一定要多加小心。因为,界牌山附近有山贼出没过。

    本来,可以绕道而行,不用经过界牌山下的道路也能到达草原。

    不过,若绕道而行,至少要多走两个时辰的路程。

    李在古与张公瑾商议后,决定走经过界牌山的道路。

    两人都是胆大之人,根本不怕有山贼。

    即使有山贼,也不放在眼内。

    张公瑾更是认为,以他的威名,那些山贼听到后,都会主动避让。

    他们骑马进入林中,都不自觉地提高警惕。

    有三名士兵驱赶载着财物的马车,驰行于队伍中间。

    “嘶!嘶!”

    李在古座下的白龙驹突然嘶叫两声。

    李在古眉头一皱,随即示意众人停下,做好戒备。

    李在古知道,这是白龙驹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他手一挥,四个下属随即靠拢在张公瑾四周,对张公瑾形成保护之势。

    他们此行任务,就是保护张公瑾安危。

    他们可以死,但张公瑾绝不能死。

    身为天策府将士,随时做好为大唐捐献生命的准备。

    李在古戴盔披甲,持枪立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出了界牌关,他便融合了赵子龙。

    就在此时,他们察觉到有人靠近。

    各人兵器在手,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