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爽朗马良(第2/3页)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所谓兵法,不是教你打仗的。如果战场上依靠兵法应对,死应对,那肯定是要完蛋的。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兵法是教一个如何治兵,如何打常规战的。这是孙乾告诉关平的,孙乾熟读兵法,但打仗不行,就是这个道理。

    关平当然领兵打仗也很差劲,但说起治军也算是可以了。

    不过外呼马谡说的这些,马谡还举了吴起一个生动的例子,吴起是个功利心很重的人,他为士卒吸脓疮,为的就是让士卒为他而死。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方法很好。

    魏延,关羽乃至于世界上名将,领兵都是遵循这个思路的。

    马谡小小年纪就已经明白了精髓,让他治军,肯定是有滋有味的。

    马谡真的很有才气,管中窥豹,关平相信等马谡年纪到了三四十岁,也就是诸葛亮北伐的时候,理论知识一定丰富到了极点。

    蜀汉人才少,诸葛亮见到这样的马谡,自然会起爱才之心。

    双方其实是泛泛之交,关平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便只是笑语道:“幼常所言甚是。”

    马谡听了很高兴,而表现欲更加旺盛。滔滔不绝与关平说了很多,往往都是一针见血,直插要害。

    而且引经据典,堪称完美。

    就是这么一个人,理论知识无以复加,实践经验等同于零。所以才坑的诸葛亮不要不要的。

    要想教育马谡,不能用口才说服。只能让马谡去做事,比如说给马谡一直兵马,让他去练兵,然后让马谡领兵打打山贼,然后再打打小战役,一步步培养才行。若是骤然拔至高位,必定完蛋。

    兄弟二人自然不知道关平所思,马谡的表现欲越来越旺盛。甚至抢了其兄马良的风头。

    关平看到马良的表情既欣慰,又有些皱眉,似乎在担心什么。

    关平看到马良的表情,心中一动。“莫非这马良看不出了什么?”

    因为关平,马良,马谡都不胜酒力,所以这场酒宴就草草收场了。鉴于这兄弟二人也是蜀汉的精英,不是外人。关平大方的带着二人参观军营,关平还详细的说了一下,选拔官员的过程,还有豆腐块,还有队列等等。

    “关小将军真是周到。正是老实而蠢笨的人才特服从命令,聪明机灵的人,反而有许多心思。”

    谈起选拔关平选拔官员的事情,马谡表示很赞赏。

    “这倒也不完全是。我麾下有一位都伯叫李正,此人既聪明机灵,又有抱负,反而比老实而蠢笨的人,更有前途。”

    关平笑了笑,谈起李正不加掩饰的欣赏,也把李正大概介绍了一下。

    毕竟这是关平亲自发现的人才,而且有可能会做到将军呢。

    “心有志向,又能轻财产而养士卒。如果给他机会,做个将军不难。”便是连马良,也对李正的所作所为点头不已。

    之后,便是豆腐块,列队了,关平也粗略讲解了一下,服从命令,以及分清左右前后。

    都是现代的点子,是作为对于这个时代士卒训练的一个补充。马良与马谡听了之后,也是连连点头。

    之后关平又带着兄弟二人去看了看,士卒们的阵法训练,主要是圆阵,锥形阵,方阵,雁形阵,以及疏阵的训练。

    当然是不太好,毕竟这支军队只成立不久。但是相比于一些平庸将军带兵,关平训练新兵,已经是非常优秀了。

    待如此之后,天色差不多也就黑了。关平留了马良,马谡兄弟二人住在军营,给在军营一处空地上,另外立了两顶帐篷,一顶给兄弟二人用,另一顶给兄弟二人的随从用。

    汉代士人经常出游,交通不便,睡帐篷是家常便饭,兄弟二人倒也是习惯。洗漱之后,便脱衣睡在一张被子上。

    “幼常觉得关小将军如何?”马良双手放在脑后,头不动,问边上的马谡道。

    马谡闻了闻这辈子,觉得有点恶心,因为有汗臭味。听得四哥的话,马谡想了想说道:“关将军名震天下,关小将军不愧是将门虎子,尤其难得的是言语气度。”

    有一些话是不好说的。

    关羽这个人脾气不好,主要是对待文人,士大夫脾气不好。马射经常来新野见刘备,知道这一点。

    兄弟二人来时,还担心关平的脾气也不好。没准是热脸贴了冷屁股,现在一圈下来,马谡对关平的印象很好。

    练兵有一套。

    虽然谈吐言语不如他家四个那般厉害,但至少让他如沐春风。

    其实关平根本没有说多少话,上半段是马良在说,下半段是马谡的表演时间,马谡觉得畅所欲言,如黄河一般一泻千里,说的十分痛快,便觉得有如沐春风之感。

    马良想了想,问道:“待明日我便返回宜城,留你在小将军账下听用如何?”

    “为什么把我留下?”马谡很奇怪很惊讶的问道。

    我才十几岁,怎么就要在军中听用了?

    “你研究兵法,常指地图谈论战争。难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