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设计(第2/2页)大秦工程兵
果不大。
只有面部只需一箭就能使其失去战斗力。
中国古时作战之所以大多不用面部护具,是因为它往往是个鸡肋:
面具轻了就完全不起作用,一箭射穿了一样受伤致命。
重了就会影响头部活动使敏捷性成级数下降。
另外还有眼部视线问题及口鼻呼吸问题。
再加上每个兵士眼睛及口鼻位置又不太一样于是无法批量制式生产于是制作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又成级数上升。
藤甲面具就不存在这些问题。
它基本不需要考虑口鼻通风,因为它本身就很通风。
如果说要考虑的话,就是口鼻这一块不要编得那么密。
然后眼部留下两个大孔用于观察。
如果还会遮挡视线,自行撬掉几根藤条将观察孔开大一些就可以了。
于是面具也可以制式批量生产,既是如此那为什么不用?
这样一来,这藤甲几乎是将所有要害部位都护住。
短期制出的藤甲防剑枪或许不足,但防箭矢还是绰绰有余。
这时沈兵才明白为什么三国演义里将藤甲兵称为“刀枪不入”。
其实没有任何一种盔甲刀枪不入,藤甲也不例外。
问题是它可以用更小的重量尽可能多的防住身体各个部位,几乎没有弱点,于是在与有明显破绽比如无面部防具的敌人对阵时就有很大的优势。
当然,这些只是设计。
具体还要等藤条浸晒过一、两个周期后制出来再看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