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控制(第1/2页)大秦工程兵
原来西域这片地区会有三十六国之多是有原因的。
正如之前所言,西域是绿洲文化,绿洲之外便是缺水甚至无水的沙漠。
在这样的地形之下,若要攻城就必将面临秦军进攻楼兰一样的问题……攻城一方在缺水甚至无水的情况下攻城,补给极为困难,若不在几天内攻下目标城池就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才会出现“一洲一城,一城一国”的情况。
有些国家别看只有几百人驻守,倾全国之兵用数万人进攻只怕也未必能成功,即便成功了也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一个国家若只有几百兵力,就意味着该国只有几千百姓。
若该国只有几千百姓,就意味着该绿洲只能养活几千人。
那么……
攻下又能如何?
冒极大的风险损兵折将之后,得到的不过是能容纳几千人的小城池,想扩张都因受水草限制而不可能。
其结果就是西域各国大多互不相犯各为一体。
若是有互相吞并的战争发生,要么就是两国距离太近水源补给不是很困难,比如姑师周边的几块绿洲就是这种情况。
要么就是某国水源枯竭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比如若干年后楼兰南迁灭了几个小国便是如此。
龟兹作为西域最大的国家,它的问题就是体量过大……
其实它如果作为中原国家或是草原国家的话这体量一点也不大,由西至东不过只有七、八百里。
但作为西域国家有这么大就不得了了。
要知道姑师至楼兰也不过五百余里,龟兹一国由西至东就有七、八百里,也难怪它能称得上西域第一大国。
体量过大在西域是缺点而不是优点。
比如龟兹国王城在偏东的延城,距其制下的库车、拜城、新和、沙雅等,少则百余里多则六、七百里。
路途短的还好,百余里只需一天就到了。
路途长的六、七百里仅仅只是行军就要六、七天,若这些城池听闻龟兹王将要改革实施二十军功爵位制……这造起反来宣布脱离龟兹又该如何是好?
龟兹王直接控制的兵力有一万人,他虽是最强大的一方,却对远在六、七百里外的城池无可奈何。
到时只要一城宣布脱离龟兹国自立,其余城池也会纷纷效仿,其结果就会像无忧公主说的那样……不改革则已,一改革便会四分五裂。
沈兵想了想,就说道: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若大将军以秦军助大王改革如何?”
龟兹王摇了摇头说道:
“若是如此,贵族便会放言本王已降秦,便以此为借口反对改革。”
这说的也有理。
到时各贵族反而站在正义的一方,而龟兹王却成了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小人。
沈兵道:
“既是如此,秦军并援以龟兹火炮吧!”
龟兹王闻言不由瞪大了眼睛,吃惊的望着沈兵:
“火炮?使者说的可是那轰塌楼兰城墙大败匈奴的火器?”
沈兵点头道:
“正是。”
“有火炮在,城墙便有若虚设。”
“大王若是装备了此物,谅那些贵族也不敢自立作乱。”
这其实就是秦军的优势。
秦军与西域各国不同的是,可以用火炮轻松的敲开敌人的城墙可以在几天内攻下目标城池。
于是,之前因缺水而补给困难并对六、七百里外的城池无可奈何的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但龟兹王却有些不敢相信:
“使者是说,大将军愿将火炮赠与本王助我改革军制?”
沈兵想也不想就回答:
“当然!”
此时的沈兵当然有考虑会不会泄密的问题。
但要说泄密,沈兵认为更多的还是制作过程这其中尤其是火药配方尤为重要。
其它人若是不知道火炮所使用的火药是硝石占四分之三,用起来根本就没这威力,如果使用匈奴的那种不仅硝石占比小还加了麻茹之类杂七杂八的东西,能不能将炮弹打出去都是个问题。
若说火炮送给龟兹那就是泄密……
沈兵认为只要是在部队里批量使用且在兵士对其一览无遗的东西都无法保密。
比如秦军的炮兵能看到火炮是什么样的,内壁外壁是什么材质,炮弹是什么形状如何操作等等。
炮兵有一千人,也就是有一千人知道这些信息。
匈奴只需随便派几个奸细有意接触这一千人中的几个,便能从他们口中套出相关信息。
尤其炮兵还会一批批的换……总会有伤老病残,还会有战损等等。
所以在这方面想要封锁消息并不现实。
既是如此,泄密与不泄密就没有很大的区别。
至于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