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国芯(第3/4页)传奇1997


    咦?

    这时候分众就已经出现了吗?

    还真是,液晶屏幕下方,清晰的写着分众传媒的字样。

    隋波不由摸摸下巴,分众倒是个不错的投资对象。

    江南春是个绝顶聪明的商人和广告人,而且资本运作手段高超。

    分众一路从融资上市、并购聚众、框架,到私有化退市后转战股二次上市,市值暴涨10倍,最高达1800亿,这一系列操作,堪称是财技高超。

    而且,虽然分众的这种电梯传媒,和互联网业务的关联度不算密切,但毕竟是对白领人群到达率最高的一种媒体渠道。

    将来易趣系很多新的业务,都可以投放这个渠道。

    就算是作为纯粹的财务投资,也是一个收益不错的投资项目。

    正好隋波准备筹建一个和沈南鹏合作的基金,完全可以把分众作为第一个项目嘛。

    现在国内能短期上市的项目可不多

    这个小插曲在他脑海中一晃而过。

    到了18楼,却发现黄星已经带着魔都分公司的几个高管,在电梯口等候了。

    其实楼下大堂当时就有易趣的员工,当时就一个电话打给黄星了。

    开玩笑,大ss忽然出现,谁不慌啊!

    突然袭击是没搞成,但隋波的出现,还是让易趣魔都分公司的员工非常激动。

    这就是创始人的威信和影响力了,一般而言,除非出现重大变故,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

    就在隋波待在易趣魔都分公司,简单的发表了一个讲话,鼓励了一下员工,并且听取分公司团队的工作汇报之际。

    他出现在魔都的消息,飞快的传播开来。

    现在的手机、网络这么便利,消息的传播速度绝对堪比光速。

    不多会,很多电话就打到了张轩拿着的隋波手机上。

    有盛大老陈的,携程老沈的,百度魔都分公司总经理钱程的

    大部分电话,张轩都接了,称隋波正在开会,稍晚一些回复。

    但有一个电话却非常重要。

    张轩也不敢怠慢,走进会议室,打断了会议,请隋波亲自去接。

    这个电话,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兼重大专项组组长、魔都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江上舟打来的。

    江上舟是魔都电子信息领域的主管领导,也是业内德高望重的前辈。

    隋波之前曾在魔都的财富论坛和博鳌论坛上,和他见过两面。

    虽然不太熟悉,但也算认识。

    对于这位魔都芯片产业奠基人、国家大飞机项目的启动者,隋波还是非常佩服的。

    在前世他重生时,正值中兴、华为等公司正在被美国制裁,一个小小的“芯片”牵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那时他看过一些文章,才得知了一些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始终在默默推动着国内半导体事业发展的名字。

    其中,江上舟,就是曾被反复提及的一个名字。

    他在浦东规划了面积22平方公里,3倍于弯弯新竹工业园区的张江微电子开发区

    2001年2005年“十五”期间,他帮助魔都引资100亿美元建设10条技术水平等于或高于华虹909工程的8英寸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一手创建了魔都的芯片产业基础。

    他先后引入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

    鼓动和邀请了张汝京、尹志尧两位顶尖领军人才,及一大批硅谷华人归国创业。

    后来在中芯变故,张汝京被迫离开后,更是亲自担任“中芯国际”董事长,对国家的芯片产业贡献极大。

    可惜的是,尽管有像江上舟、倪光南之类的官员、科学家极力的努力和推动。

    但芯片产业却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制造一个小小的芯片,涉及到50多个学科、数千道工序,包括设计、制造、封装三大环节。

    在这个产业链上,国内企业的差距是巨大的。

    这不仅需要巨额的投资,更需要突破国外的专利、技术封锁和扼杀。

    而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国家财政拮据,投资半导体研发的资金,只是杯水车薪。

    而民间投资更是备受冷遇。

    那时提倡的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芯片行业不仅烧钱,而且周期长,技术更新快,你刚研发出来,国外巨头就已经开始打价格战来扼杀你!

    这就意味着,前期要不断砸钱,还见不到水花

    除非国家集中力量来打大的攻坚战。

    否则仅靠一点点财政拨款和民营企业、资本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突破的。

    华为默默的研发了十几年,每年投资过百亿,才搞出了海思的麒麟芯片,却也只是实现了在设计这一个环节上的突破,而其架构授权的核心,还在国外巨头手中控制。

    制造更是一大短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