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冲天一怒为红颜!(第2/3页)我在聊斋写小说
徽宗之间的各种风流韵事。
坊间传闻,宋徽宗经常微服出宫私会李师师,还写了一首词送给她。
“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含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
类似的事例还有不少,这些奇女子在历史上虽留下了诸多争议,但同时也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不久后,顾久一行四人兴致勃勃来到了惜春楼。
到了这里方才发现,这柳如令的派场还真是不小。
惜春院并不止一幢楼,除了临近河边的一幢三层主建筑之外,河边还泊着一大一小两艘画舫。
其中那艘小的,被称为“如令舫”。
也就是说,这艘画舫乃是惜春楼专程为柳如令准备的。
说小也不算小,除了位于舫上的大厅之外,上面还耸立着两层阁楼。
舫上有十余个打杂伙计与丫环,另有八个侍女。
要说这八个侍女的姿色与才艺也算是比较出众的,去到别的场子几乎就是花魁般的存在。
但在这如令舫,她们却只能成为柳如令的贴身侍女,负责柳如令的梳妆与起居。
当然,她们的存在还有另外一层作用。
前来如令舫的客人不少,而柳如令只有一个。那么,这些侍女很多时候是要替代柳如令去应酬客人的。
“各位公子里边请!”
一上画舫,便有一个年约四十余的妇人热情地迎上前来。
教司坊辖下的的场所比较特殊,并非开门广迎天下客,原则上对入场者是有着身份限制的。
毕竟这是朝廷兴办的场所,且坊里的姑娘大多曾是官宦人家的女眷。
因此,地位低下的人是没有资格进入的。
只不过,顾鸣四人一身儒衫,一看就像是读书人,自然不在受限之列。
士农工商,士,乃为读书人,在四民中地位最高。
商人排在最后一个,地位还不如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老鸨,如令姑娘今晚是否有空?”
许加应一边往里走,一边询问了一句。
“空是空的,只不过如令姑娘一向挑客,能否见到她就看几位公子是否有缘了。
不过,就算见不到如令姑娘,她身边也有八个侍女,个个貌美如花,绝不会让四位公子扫兴而归”
走进厅中,老鸨带着顾鸣四人坐到桌边,并吩咐丫环速速沏茶。
顾鸣下意识看了看四周客人并不多,三三两两总共只有四桌。
不过这也能够理解,毕竟是教司坊所属的场子,一来消费很高,二来对客人的身份有限制,不太可能像别的场子那样人满为患。
“这位可是来自江南的顾解元?”
就在顾鸣四人打望舫上环境之时,邻桌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走了过来,冲着顾鸣拱手相询。
“不知这位兄台是?”
“不才乔永晋,来自关中,也是这次参与会试的考生。”
“原来是乔解元,久仰久仰!”
顾鸣来到京城一个来月了,自然也是听说过有着“神童”之名的乔永晋的名号的。
“顾兄见笑了对了,这二位乃是汪兄与郑兄,分别为去年乡试岭南、鲁东二省的解元”
一听此话,顾鸣不由愣了愣。
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一艘画舫上竟然齐聚了好几个解元?
“原来汪兄和郑兄,小弟这厢有礼!”
顾鸣客客气气招呼了一声。
“顾解元客气了!”
“小弟久闻顾解元大名,今日终有幸结识”
与此同时,马匀、许加应、刘强西也纷纷起身施礼。
一时间客套声不绝于耳。
这时,站在一边的老鸨却一脸呆痴。
什么情况?
怎么一下来了好几个解元?
待醒过神来,老鸨不由转过身一溜烟跑上楼梯。
一口气冲到三楼的一间房门前,抬手敲了敲
“谁?”
里面传来一道悦耳的声音。
老鸨伸手推开门,快步走了进去。
“如令,今晚真是太奇怪了,之前来了三个解元,现在竟然又来一个”
“于妈,这有何好奇怪的?毕竟这会试刚结束,全国各地的考生都聚到京城来了。一考完试,他们必然是要出来放松一下的。”
惜春楼毕竟不比一般的风月场所,别说解元,状元郎都来过。
而且京中的大小官员也会经常前来光顾,所以这里的姑娘们可谓是见惯不惊。
“不不不,这最后来的这个解元可不一样,你猜猜他是谁?”
于妈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
柳如令神色一动,似有些不敢相信的模样脱口道:“该不会是顾解元?”
“对,就是他!我听到有人问他是不是来自江南的顾解元如令,你这丫头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