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大婚之期,520!(第2/3页)我在聊斋写小说

是显得仓促了一点。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顾鸣还得返京赴任。

    好在,聂小倩一向通情达理,主动道:“爹爹,眼下里状元府怕是得建个一两年,家具什么的届时可以一并制作。

    我与顾郎商议过了,家具暂时买几件现成的用着

    还有酒席的场地,院子里就不用摆席了,摆也摆不了几桌。”

    这点难免有点小遗憾,要是状元府修好了,那就没有必要在院外摆席桌。但,总不能为了这一点再将婚事拖上两三年吧?

    “嗯,这个倒没事,可以在院外沿河边多搭建一些棚子摆席桌。

    另外,厨师要多找一些对了,还有婚贴,这个必须要先赶制出来,让客人也有一个充分的准备时间”

    成亲,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大事小事太多了,三人坐在院中一直商讨到中午时分,依然还有不少细节需要推敲或是补充。

    要是普通人家还好,就像贺永良那样,早上说小生要成亲了晚上点对红烛,贴个红双喜,两口子往一个被窝一躺

    “啪啪啪”

    外面的人一阵抚掌,祝福一句新婚大喜,早生贵子,就算完事了。

    但是顾鸣可是新科状元郎,又是五品京官,聂鸿书虽然只是个县令,但好歹也是郭北县一方父母官,这婚礼要是办的太简单、太寒酸,难免会被人诟病。

    办的太隆重、太铺张,又会被人说借机敛财。

    所以,必须要掌握好一个度,既不能太铺张,也不能太草率。

    说白了,办的简单了顾鸣心里也过意不去。

    他又不差那点银子。

    “对了,还有一件重要的事”

    既然都提到婚期了,聂鸿书自然得把这事提出来。

    正常情况下,大户人家的子女订婚、迎亲是一件比较隆重的事,需要三媒六聘,也称三书六礼。

    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迎书。

    六礼指的是纳礼、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

    简单来说就是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一些仪式与过程。

    之前,顾鸣与聂小倩的情况有点特殊,并非媒婆介绍,而是自由恋爱。

    不过非要细究的话,也可以美名其曰:以诗为媒。

    这倒不是什么独创,自古以来便不乏类似的事例,男女之间以诗为媒、以花为媒、以画为媒等等之类的佳话比比皆是。

    “你们俩以前定婚的时候,是由我作主写下的婚书。

    这次大婚,要不我还是去找个媒官来把一些礼数补上,也显得隆重一些。”

    这事顾鸣自然没有意见,也不是多复杂的事。

    “行,但凭岳父大人作主!”

    聂小倩也应了一声。

    “哈哈,好,那就这么定了!”

    聂鸿书心情大好,爽朗地笑了起来。

    夕食时分。

    陈子白,以及以金华府知府为首的几个官员联袂而来。

    “恭喜顾大人金榜题名,实乃我金华府之幸、金华府之荣耀”

    一见面,知府便冲着顾鸣由衷拱手道贺。

    要知道,金华府虽然曾经出过状元,但也是前朝的事了,对于当朝来说顾鸣乃是第一个,自然是一个大喜事。

    就算顾鸣没有破格授予五品官阶,作为知府也当前来道贺一番。

    “多谢许大人”

    “陈大人,好久不见”

    “顾大人真的是人中龙凤,令我等仰慕”

    “各位大人一路劳顿”

    “聂大人,恭喜你独具慧眼,觅得一佳婿”

    一时间各种恭维、客套之语。

    坐下聊了一会,陈子白忍不住问起了顾鸣遇刺之事。

    这次,他没称顾大人,而是亲昵地称了一声贤侄,毕竟他与聂鸿书乃是多年的故交,这都快要大婚了,称一声贤侄倒是能拉近关系。

    官场,也不外乎人情。

    “听闻贤侄此行被几个杀手伏击,所幸相安无事,以后切切要小心为上。”

    “多谢陈大人关心此事晚辈已经上奏,相信朝廷会派人彻查。”

    “已经在查了,本官已经收到刑部文书这次的事态相当严重,这幕后黑手怕是与江湖势力有勾结,这也是朝廷最为忌讳之事。”

    韩非子曾说过一句话: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当然,此话是有失偏颇的。

    细究起来,韩非子师从洵子,而洵子乃是儒家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名气虽比不上孔子与孟子两大圣人,但也算是上半圣、后圣。

    也就是说,韩非子师从儒家,当是儒家中人。

    但是,如果仅仅是因为如此,韩非子恐怕只能称为韩非,没有资格加上一个“子”。

    史上能称子的,哪一个不是圣人、半圣之流?

    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鬼谷子、墨子、孙子

    他们分别代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