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大明的皇帝不好当(第3/3页)日月永在

嗦的不敢说话。

    朱允炆看着他,一脸鲜血淋漓的,心生不忍,“你叫什么名字?”

    登基几个月,朱允炆才发现自己好像从来没关心过身边这些朝夕相伴的近侍。

    “奴婢贱姓孙,唤双喜,此前一直在御前李公公手下当差,太祖大行,李公公哀痛欲死,去了孝陵守陵,奴婢就顶了他的差,侍奉陛下。”

    朱允炆看他岁数也不大,便又问道,“双喜,这名字是谁给你起的?”

    双喜回道,“奴婢是洪武十二年生人,洪武二十年入的宫,那年,纳克楚投降,长城之外数千里的逆元余孽被彻底靖平,四海统一,此为国家之喜,也是那一年,奴婢入宫,有机会侍奉天家,此为奴婢之喜。因此,李公公便给奴婢赐了名字,叫双喜。”

    朱允炆点点头,“你到也算半个人才,罢了,误杀李翼,朕之过错,没理由斩你首,此事就此揭过吧。”

    双喜复跪痛哭,“陛下仁义。”

    只是朱允炆没有想到,自那日李翼死了之后,那群言官像是打了兴奋剂一般,上折子不说,还动不动在午门外一跪一天,不见朱允炆就跪死在那。

    朱允炆只要一露头,那必然免不了一顿痛骂,朱允炆算是看明白了,这群洪武一朝遗留下来的言官就是来挑战朱允炆脾气的。

    太祖在世的时候,他们老实的像个鹌鹑,换了一个年轻的,他们马上便要蹦出来想博一个清流的名声。

    自己比不上太祖,太祖杀了他们不会对他的光辉形象造成一丝一毫的影响,毕竟千秋伟业在那里,杀了,言官们也只是白死,这群王八蛋精着呢,欺负朱允炆倒是一笔好买卖。

    你来杀啊。

    几十颗诤臣的脑袋,你得换多大一个昏君的名声,等你驾崩,新皇帝登基一定会给这群言官平反,不然新皇帝不也成了昏君?

    新皇帝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好皇帝,那就必须给这群言官平反,后世子孙破格优待,新皇帝会捏着鼻子把朱允炆这个昏君名声坐实的。

    所以说,不要把这群言官想的多有骨气和正直,他们很聪明也很会算计。

    六科给事中出身,政治前途本就暗淡,谁喜欢纪委干部啊。

    所以他们就选择了最有种的一条路,那就是拿命换。

    不争一世之命争百世之名。

    如果朱允炆现在有威望加身,有不少功绩伟业,你在看他们,他们就不会争先恐后做清流的,他们只会想尽办法写华丽辞章歌颂朱允炆。

    大明的皇帝,不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