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婚姻大事(下)(第3/6页)新宋
,几乎要大吃一惊。他第一个念头,就是石如果和王安石和好,以后还有自己的混头吗?差点点就立即出声反对了。
好不容易稳定情绪下来,吕惠卿在心里寻思了一会,不禁哑然失笑,暗道:“我这是杞人忧天。石和王安石,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岂是一桩婚姻可以和好的?他们双方谁又肯让步?况且一门两相,是朝的忌讳,只要王安石在位,石身为他的女婿,连个正式的职务,只怕都不能担任;石如果真成为王安石的女婿,那就得拒绝桑充国的妹妹,正好离间二人的关系,旧党那帮老头子一向欣赏石,如果石变成王安石的女婿,他们对石只怕平白就要多了一层疑虑吧……”
他心思转得极快,主意拿定,便笑道:“臣以为王家二姐才貌淑德,无一不备,王丞相与石又都是朝中重臣,二人门当户对,实在是天造地设之合。臣听桑充国之父,是一个商人,而桑充国虽然名满天下,毕竟也没有功名,与石门户不对,并非石的佳偶。”
赵顼哈哈大笑,用手指着吕惠卿笑道:“卿家所见,正合朕意。奈何石这个人重情重义,桑家当初对他有收留之恩,他就念念不忘,一直把桑充国当成兄弟看待。现在桑家提婚在先,只怕很难服他改变主意呀。朕的意思就是想让卿给朕推荐一个好的媒人。”
“啊?媒人?”吕惠卿怔住了,想了好一会,才道:“陛下,王丞相同意了吗?丞相的脾气……”
“朕已经提过了,以石这样的佳婿,王丞相自然不会反对。”赵顼话然不顾事实,其实王安石也相当矛盾,站在父亲的角度,他当然希望自己的爱女有一个好的归宿,石前途无量,堪称朝现在第一金龟婿,他也提不出反对的理由来。而且他心里也未必不希望石能成为自己的一个臂助的。但是另一方面,从政治现实来,如果石和自己一直是政敌,那么嫁在吴充家的大女儿就前车之鉴,那样子完是害了自己的女儿。这样的情况,王安石怎么可能不犹豫呢?不料皇帝竟然一厢情愿的认为王安石那一点点迟疑,完可以忽略不计。
吕惠卿并不知道这些情况,想了半天,终于道:“有两个人去做媒,或者有用。”
“哦,快快来。”赵顼有点急不可耐了。
“一个是三司使曾布,他和石交好,而且口才亦不错;一个是知杭州军州事苏轼,他去媒,比他弟弟苏子由要强。就是远了一点。”吕惠卿倒颇有知人之明。
赵顼想了一下,其实他心里是希望吕惠卿毛遂自荐的,不过想想终不可能,便笑道:“就让曾布去吧。为这事把苏轼调回来,也太过份了,到时候御史又有得了。殿试一完,就让曾布领了这桩钦差。”
——————————————
熙宁六年的殿试,在历经风波之后,最终以白水潭学院的高材生佘中高中状元,皇帝因为白水潭学院院贡生五十名有四十二名,亲赐“英材荟萃”牌坊,另赐白水潭学院良田二十顷,所有教授每人绢三匹这样的欢喜结局结束。可以这次殿试正式巩固了白水潭学院以大宋的历史地位,随着白水潭学院的学生一批批成为大宋的精英,学院对大宋的影响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
而在殿试之后,宋廷也正式公布了对熙河阵亡以及有功将士的褒赏,田烈武因为族父战死,被追赠为礼宾使,朝廷录其子侄四名,他也沾了一点光,受封为从九品的“殿侍”、“陪戎副卫”,成为大宋朝最低一价的武官。虽然官职低微,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区区四贯,外加每年春冬绢六匹,钱四贯的年终奖,但对田烈武而言,总算朝着自己的目标迈出了可怜的第一步。
然而抛开这些不,这一年三月春风之中的殿试与奖赏,却似乎都带着一点桃花的色彩。那些头上戴着金花红花的进士们,私下里议论纷纷的,是各种各样关于石婚事的传言。新科进士们出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在内心都倾向于希望石娶桑充国的妹妹为妻,但也有不少人坚定的认为,皇帝指定的婚姻,对于大宋的前途更有利。
实际上这件事自从悄悄的传开之后,上到文武百官,下到市民百姓,都对“石学士”的婚姻大事充满了兴趣。官员们各有各的打算,有些人悄悄的揣测皇帝让石与王家结亲的目的,有些人暗地里评估着这件事情的后果,虽然传中石婉拒了这桩婚事,但是大部分都认为石最终并不会为了一个女子抗拒皇命。
碧月轩。
秦观和段子介这两个莫名其妙凑到一起的人你一杯我一杯一边喝酒,一边听一个女孩子唱曲子。这两个人,秦观基上是个穷人,段子介家里有钱一点,却也不是喜欢乱花钱的人,何况二人身份也低微得很,自然是请不动楚云儿那样的当家姑娘。不过话回来,没钱的秦观在碧月轩,比有钱的段子介,更受欢迎。
“漠漠轻寒上楼,晓阴无奈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少游,这是你的大作吧?”段子介一边学着一个歌女的曲子哼唱,一边笑着对秦观道。
秦观轻轻斟了一杯酒,端起来在嘴边啜了一口,笑道:“段兄见笑了。”
“似少游这样的才气,愚兄自叹不如,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