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三)(第6/6页)新宋
的职位。但在桑充真正决定拒绝之后,她也保持了沉默。她不想让自己的丈夫有一种误会,以为她需要他获得一官半职。当她开口的时候,她依然有几分迟疑。
“娘子有事么?”桑充国搁下了手中的毛笔,他正在给国子监的祭酒写信。
“嗯。”王昉微微点头,轻声道:“朝廷可能再次征召桑郎……”
桑充国笑着摇了摇头,“是讹传吧。”他还没把自己看得那么了不起。
王昉默然摇头,神色严肃。
桑充国也感觉到了她神情的异常,笑容僵在了脸上,又反问了一句:“是真的?”
“嗯。”王昉郑重地点了点头。
桑充国不自觉地站起身来,与王昉这么多年的夫妻,他们彼此早已熟知对方的脾气,王昉如此郑重其事来找自己这件事,那么这件事不仅是真的,而且只怕也不会是什么好消息。果然,便听王昉轻声道:“这次征召,桑郎万不可再拒绝。”
桑充国没有询问原因,只是背着手默默地踱着步。
夫妻二人沉默了好久,桑充国才似自言自语地低声道:“你知道我的性子其实不适合当官的。”
“只是给太子当老师,算是经筵官。”王昉劝道。
“都一样。”桑充国涩声笑起来,“那里和白水潭可不一样。自古伴君如伴虎,资善堂直讲,也不是个好差遣。”
“桑郎这么大的学校都管得过来,我相信你。”王昉柔声道。
桑充国感激地看了她一眼,低声道:“我原只想做个白衣御史,想不到这点心愿都不能满足。”他缓缓走到王昉身边,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肩膀,自嘲地笑道:“太子师,人人羡慕,我却避之惟恐不急。不晓得多少人要骂我假清高罢。”
“别人要怎么想,可理会不过来。”
“我也是这么想法。”桑充国笑道:“其实我不过是有自知之明罢了。当官这码事,子明做得,我却未必做得。只怕碰个头破血流,也未可知。但只怕也不能拒绝了……”他回头看了一眼书桌上的书信,“到时候,只怕写再多的信,也无济于事。”
“从长远来看,是有好处的。”王昉抬头注视着桑充国,低声道:“桑郎要想扩大白水潭的影响力,要想提高识字率,这是天赐良机。把希望寄托在十年之后……”
“不过我还是舍不得。”
“舍不得?”王昉奇怪地望着桑充国。
桑充国看着她的眼睛,淡淡笑道:“无论是白水潭学院的山长,还是《汴京新闻》的社长,都不应当有官职在身。尤其是报社之职,否则我当年所,便成天下之笑柄。”
王昉呆住了。
“若然要做资善堂直讲,我便理当要辞掉学院、报社之职务。”桑充国无限眷恋地道。罢,他忽然笑了笑,道:“我当山长的确太久了,或许也该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