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随笔四(第2/3页)新宋

妹妹”并不反对,她对职官那么熟都不反对,想必还可以得过去),另外还要加一个朝散大夫之类的官名,这个类似于爵位,或者品位、散阶,我要好好想清楚之后再决定加个几品比较合适。这里先知会大家一声,虽然我从钱穆那里知道侍御史之类是个不错的官职,但是我家妹妹坚持认为元丰改制后御史才变得重要,而且御史是要上班的,我给的三个官职都是只拿钱不要上班的,所以这里一定要修改。至于民间传称“白衣御史”,则可以不必修改,因为我给他加了“诏充出入禁中奏对”。

    、石的第二个官,我直接给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我并不是不知道在宋代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真宰相,但是我当时是想做崇官给石的。显然我错了,所以必须修改。另外,由赐进士及第一夜之间成为宰相,哪怕是个崇官也有点过份。我的意只是给石一个身份,可以在宰相面前议对国事,也没必要升这么快。所以这里我会给石降一下,给个馆阁(我家妹妹经筵不好给,虽然王芳也想过做经筵,不过听起来那个官职的确是显得有点老,石这么年轻,就不做什么崇文殿书之类了),现在有两个想法,一是给他一个领直秘阁(又是一个只领钱不上班的好差使),加太子少辅或太子太师(太子太保正一品,虽然是崇官,也不好乱给);二是直接给他一个学士,也是不用上班的,加太子太师或者太子少保(我以为这品位太高)或者金紫光禄大夫之类,有了这些身份,足够在王安石面前话了。

    另外,在1中,我会给石“赐紫”的恩宠,这样世界都知道石同学受宠了;在中,咱再想个什么名目给赐什么金鱼袋之类,再一次告诉大宋的官员们,石同学大有前途。这样的话才可以有政治上的暗示,大家一看这个官职给的,就知道有股新势力已经开始出现了,这样子才有可能招揽人才为己用,倘无这点暗示,虽然是英雄豪杰,也未必肯跟你的。

    因为修改可能不及时,所以先行知会大家。错误一定要及时指出才好的,无论出来可能有什么副面的影响,但错误就是错误。

    另外,我在《五杰》中,一见面就叫人家的表字,我“老师妹妹”皱了好久的眉头了,看样子也要修改,至少以后我是一定不敢乱叫人家的字。这“暴露出了我对古代的称呼完没有概念”(大意如此),汗!这里也知会一声,不是熟悉的人,这字是叫不得的。虽然宋代士人拜访必用名帖,名帖上会写清楚姓名、表字、官阶、籍贯,但是这个字你只能看,不能乱叫。对于自诩要注意历史的细节的我,犯这样的错误,真是很不好意思。幸好有人给我指出,这个错误和之前整出一份《周刊》一样,很丢人呀。

    技术上的错误先这么多,以后发现,能及时更正的,就及时更正,来不及修改的,就先声明。另外“石相公”这个称呼,在修改前我会一直用下去,因为到时候如果不好修改,就给他加个侍中(门下省长官)、同平章事之类,并不是很过份,从学士过一两个月就加个这样的东西,并不过份,反正不是真宰相。

    @@@@@@@@@@@@@@@@@@@@@@@@@@@@@@@@@@@@@@@@@@@@

    这一篇随笔我就不写答书友问了。另外一个问题,我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论,在一般的中国人心里,早就扎根了。便是许多学者,明明心里不以为然,却也得阴违阳奉几句。我不想争论什么,我听过一个故事——并不是普遍现象,只做一个故事来——历史系的科生们去上大学第一节课,老师的开场白是:“现在你们可始开始学习真正的历史了,高中以来的历史知识,部都可以扔掉。”

    我出这个故事,只是想告诉大家,除开生产力决定论外,还有许多种对历史的理解。我的写作会贯穿着我对历史的理解,我不想议论时政,也不想影射,我只写我对历史的感觉。所以很有可能,大家想当然的认为原奴封资社,以为我一定要把历史推向现代资主义社会,但是这却是不一定的事情。大家认为生产力是最决定性的因素,但是我也未必让大家能如意,因为我虽然同意生产力对历史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是不是决定性的,是不是关键性的,我就不一定给一个肯定的答案了。历史由无数个维度在综合作用影响,只要一维发生变化,历史就会然不同。这是我的观点。

    我无才无学,不足以探讨这么复杂的问题。但是所有这些,因为已经对我的思想有所影响,就不能不反应到我的作品中。还请大家见谅,如果不能接受,我欢迎批评与指正。如果能够引起大家一些思考,我会很高兴。

    最后要讲的则是一些有趣的现象,对事不对人。

    许多架空,在中国经过变革富强之后,居然还有人敢来侵略中国!而且读者和作者都认为理所当然,我真的觉得有点哭笑不得。历史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进程,南美的蝴蝶可以引起大西洋的风暴,何况一个重要的国家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而历史的进程却依然可以按原来的脚步前进,真是让人不知道什么好。想想日明治维新之后就没有人敢侵略他们了,何况堂堂中华?

    又,如果中国在比较早的时代变革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