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夜大雪风喧豗 (二)(第1/6页)新宋
太子一行被阻击稍前,福宁殿。
“石相!石相!”李向安带着一个黄门急匆匆地跑进殿中。
石方令人找了一身白衣换了,见着李向安,忙问道:“李都知,中使都派出去了吗?”
“早已派了。”李向安回道,一面指着身后的黄门,道:“石相,监右银台门童贯派这个黄门来,有要事禀报圣人与石相。”
石讶道:“童贯?”
李向安忙又解释道:“童贯河东差遣回京后,便在右银台门当差。”一面又对那黄门道:“这位便是石相公,有什么事还不快?”
那黄门慌忙跪下叩了个头,禀道:“童公公令奴才来禀报相公,有黄门与宫女见着尚书省内冒出浓烟……”
“什么?!”石惊住了。
那黄门又继续禀道:“童公公以为着火,正想派人去救火,还没道右嘉肃门,便见不知哪来的许多人马,正朝右银台门来,料来是心怀不轨。童公公差人赶紧前来禀报……右银台门的班直侍卫,奴才来的时候,已不知去向。童公公已召集了五六十名内侍,关紧右银台门,绝不令叛贼轻易通过右银台门。但请圣人与相公早做准备……”
“你回去告诉童贯,他做得极好!”石望着脸色苍白的李向安,故作镇定地夸奖着童贯。感情上的悲痛,并未令他的思维变得迟滞,他脑子里马上想起了早先潘照临的判断。
“看来有人真的利令智昏了!”石瞥了一眼殿外,福宁殿内外,共有殿前指挥使班与西夏班轮值的侍卫各一百人,虽然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叛兵,但既能令守卫右银台门的班直侍卫望风而逃,显然不可掉以轻心。更糟糕的是,还是此时根不知道谁是敌,谁是友。
童贯话中之意,自是来求援兵,但他却不敢轻易派出援兵。谁又能肯定叛兵只在横街以南?他心里想着,口里却对黄门道:“你速速回去告诉童贯,令他坚守右银台门。我马上派兵相助,叛兵不过虚张声势,只要守到天明,自会散去!”
“是!”
眼见着黄门答应了退下,石又对李向安吩咐道:“李都知,你速去请呼延将军与仁多将军来,我去禀报圣人!”
石目送李向安离开殿中,这才悄悄将他握紧的拳头缓缓松开,掌心早已湿透。
兵变?!
这时石事先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真有人敢在宋朝的皇宫内发动兵变?
即使道了现在,他甚至都不能肯定主谋是谁!最大嫌疑者当然是雍王赵颢,但是亦不能排除别的可能。若是雍王,叛兵又是从哪里来的?靠着收买班直侍卫,便可以攻击两府,直闯右长庆、右嘉肃数道宫门,令右银台门的班直侍卫望风而逃?这等兵力,是雍王绝对收买不到的。
难道只是虚张声势?自古以来,利用黑夜发动叛乱的最大好处,便是可以虚张声势,造成一宫皆判的假象,令人们惊慌失措,丧失抵抗的勇气。
但若是如此,便当四处放火才对。何以只在尚书省一处放火?而且火势看来也不大,站在福宁殿外,根就看不到任何火光!
石的心一点一点往下沉。
整个大宋,有如此实力的,只有一个人。
难道真的是高太后?!
如果真的是她,那么整个宫中,便不再有可信之人。
石第一次感到孤独的可怕。这比在庆州时还令他感到恐惧。他身边没有可靠的部下,没有可以信赖的谋士,此时,必须完靠他自己做出决断,辨别敌友。
“无论是谁发动兵变,都绝不可能一宫皆叛!”石在心里对自己道,以坚定自己的信心。“只要能辨别敌友,处置得当,便一定能化险为夷。”
石稳了稳心神,又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向赵顼的寝殿走去。向皇后一直守在赵顼的尸体旁哭泣。
“圣人,还请节哀!”石走到寝殿的外头,跪下叩了头,隔着帷幕劝道。
过了一会儿,里头的向皇后暂时止住了泣声,哽咽问道:“石相公,是六哥来了还是太后来了吗?”
“圣人……”石不敢想象里头的向皇后听到这个消息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每个人都必须直接面对残酷的现实。“圣人,宫中有叛贼作乱!”石只能让自己的话听起来尽可能的从容。
“相公什么?”向皇后一时竟没有听明白石的意思。
“宫中有叛贼作乱!”石不得不又重复一遍。
帷幕那边突然没有了声音。石能够想象向皇后震惊得不敢置信的样子,石正想安慰两句,忽然,向皇后发出一声尖叫:“六哥!六哥会不会有事?!宋用臣呢?怎么还没来?”
“太子断不会有事!”石向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有信心,但因为实在对此没有把握,居然也有些颤抖起来。再屈指一算时间,那么——太子的确也应到了!难道……如若太子出事,那宿卫宫中的石,还有何面目见朝中百官?他要如何向死去的赵顼交代?!
“圣人放心,太子断不会有事!”石又咬着牙了一遍,“只是黑夜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