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圣主如天万物春(三之全)(第3/6页)新宋

军若守不住苦河,休十日八日,只恐用不了一

    两日,便是辽人不战可胜了。”

    唐康也道:“李太尉得不错,纵依何将军之策,晓胜军能拖住南宫之辽军

    多久,取决于何将军能守苦河守多久!”

    “不出奇,何以致胜?两军交锋,总不可能有万之策。”何灌坦然迎视着唐

    康与李浩怀疑的目光,“若都承与太尉愿听听下官守河之法,下官敢立军令状,多

    了不敢,只以十日为期,十日之内,若叫深州辽军渡河,下官愿伏军法!”

    “好!若此战功成,某亦当上报朝廷,录将军首功!”唐康望着何灌,慨然

    道。他早已心动,此时不再犹豫,挥手斥退众将,单单留下何灌。

    自晓胜军副都指挥使、护军虞侯以下,众参军、诸营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护营虞侯,都心不甘情不愿的退出行辕议事厅,在外面等候。过了好一会,才见着

    议事厅的大门重新打开,众将再次鱼贯进入厅中,却见唐康与李浩站在沙舟夕前

    只听李浩高声宣布道:“晓胜军诸将听令:即刻回营,聚齐部兵马,校场列

    阵!”

    深州,武强。

    仁多保忠在经过一天的侦察、试探、犹豫之后,终于在袁天保与张仙伦的压力

    之下,移师东进,“包围”了武强城。

    这武强城筑于后周之时,它的南门,便紧挨着苦河的下游。当后周之时,武强

    其实与黄河没什么关系,一直到熙宁十四年,也就是西夏西迁的当年,辽军太平中

    兴元年,黄河北流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道,河道向西偏移,黄河在冀州境内泛滥

    成灾,直到进入河间府境内,才重归旧道,宋廷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费了九牛二

    虎之力,才终于让黄河北流的河道稳定来,形成如今的局面,屈指算来,至今亦不

    过十余年而已。

    如今的黄河北流,横在武强与武邑的中间,因为它还夺了苦河的一段河道,于

    是苦河在注入黄河北流之后,河水又突然从黄河的下游分出一条支流来,流进淳沱

    河,再一道注入河间府的黄河北流。于是,在武强城的南边,苦河以南,黄河之

    北,形成了一片被两条河道所环抱的狭长地带。这个地区,虽然一到汛期便经常被

    河水侵袭,不太适合耕种,但河北地少人稠,当地百姓仍然见缝插针,在那里开垦

    了一片片的农田。

    这块地区,在军事上来,原无疑是有利于武强城防守者的。河流隔开了敌

    人,敌人即使进入这块地区,也容易被打败:而城里只要将吊桥放下,便可以进入

    这块地区放牧,耕种。可惜的是,虽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武强城却不是什么

    军事重镇,宋军没有重兵防守,被辽军轻易夺取。而仁多保忠渡河之时,也不敢选

    择这块地区,因为此地太容易被城里的辽军攻击。

    但是,当仁多保忠决定包围武强城的时候,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

    定。他背水列阵,将大寨扎在了这块军事上的“死地”!同时,在苦河与黄河上

    他用船只一共搭起了八座浮桥,以他的大寨与武强城南门为中心,在苦河上一东一

    西,各搭了两座浮桥,又在身后的黄河上搭起了四座浮桥。

    如此一来,他就布了一个奇怪的阵形,在武强城东与城西,他各部署了一个指

    挥的兵力,余下所有人马,则部集中在城内的狭长地带,而城北却没有一兵一

    卒。倘若城内的辽军想要逃走,那仁多保忠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仁多保忠的三路

    人马,通过苦河上的四座浮桥联系,而在整个第一营的身后,隔着黄河,是仁多观

    国的一个营的人马,两营之间,亦可通过黄河上的四座浮桥联络。

    这样的阵形,是包围,实际上城东与城西的两个指挥,与其是围城,不若

    是保护苦河上的浮桥的。更加匪夷所思的,仁多保忠不仅以没有大型攻城器械为

    借口,严令各个指挥不得攻城,还命令城东城西两个指挥,一旦发现敌军大举来

    袭,不得迎敌,必须即刻撒回城南大寨,并且不得毁弃、破坏浮桥。

    这让人很难分清楚,究竟是宋军要攻城,还是仁多保忠布了个怪阵,等着城里

    的辽军来打自己。

    可奇怪的是,武强城中的辽军,只是在神射军列阵未稳的时候,出来几百骑试

    探性的攻击了一下,被神臂弓一阵齐射,辽军便灰溜溜的退回城中,双方均未有任

    何人马损伤。辽军只在城头旁观宋军做这一切事情,仿佛这然与他们无关。除非

    有宋军进入城上的射击范围,他们连箭都懒得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