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大秦好哥哥和人才输出库(第2/3页)从拍情景喜剧开始
,只是站在个自立场行事,以至观众谈及这位“反派”,也只是叹息命运弄人,很少对这个角色不满。
一个反派做到这个份,也算是很难得的了………
至于王飞饰演的申不害,设定是商鞅的好友,都有变法强国、实施抱负的信念,于是也是做了一个约定,把“法”的火种留给世人。
商鞅在秦国变法,申不害则去了韩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可惜韩国太弱,限太低,又处四战之地,最后差点被魏国灭国,申不害的变法也宣告失败。
很多人都说原版电视剧捧商鞅而贬申不害,其实从历史后来结果看,申不害的变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确实没有触及到根本。
韩国最强时期,也只得到了一个“劲韩”的评价,和魏国一战后,从此一蹶不振,成为战国倒数的国家。
而秦国则是靠商鞅的变法,不断变强,一国敌六国,最终一统天下。
后世无数史学家,也都是推崇商鞅变法胜过申不害变法。
虽然剧中针对商鞅和申不害做了一定的比较,但作为同时期的两个变法家,不放在一起比较反而显得有些奇怪。
不过在山河版大秦帝国,左乐还是针对这个角色做了一定的修改。
申不害没有彪乎乎的认为商鞅不行,各种挑刺,然后被疯狂打脸。
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韩国的实际情况去变法,并且手段相对比商鞅更温和一些。
让观众自发的去比较,两种变法的不同和利弊………
赢虔这个角色不必多说,气氛多还出彩,比秦孝公也差不到哪去,张瑞金很爽快的就应下了。
申不害的戏份倒是不多,但是作为法家著名代表,人物份量可不轻。
王飞虽然可惜没拿下商鞅,却也给了左乐一个面子,愿意出演这个角色。
………
算早就定下的赢驷富大龙,述几个主演解决之后,剩下的角色值得一提的只有三个。
其一,秦国老太师甘龙,也是秦国老世族的领头人,商鞅之死的罪魁祸首之一,裂变大反派。
和赢虔不同的是,老甘龙这个反派就纯粹了不少。
维护士族利益,阻挠新法,各种给商鞅使绊子,秦孝公死后,指使老氏族疯狂反扑,最终弄死了商鞅。
这个角色的特质就是老谋深算的老狐狸。
左乐找了老一辈的老戏骨孙地虎老师饰演,这位老爷子演了一辈子戏,演技没得说。
其二,秦国重臣景监,也是商鞅的铁杆支持者。
这位在历史是有记载的,商鞅就是景监一力举荐给秦孝公的。
而剧中的设定和历史差不多,只不过加了不少细节,景监前往魏国打听消息,在魏国和商鞅相识,商鞅入秦之后,走的是景监的路子见的孝公。
这位在剧中的戏份不少,几乎算是男四号了,左乐留给了和山河合作不错的张剑李元芳。
而其他孝公时期的秦国大臣,包括支持商鞅的车英、子岸,老世族一派的杜挚,和商鞅有大仇的太子老师公孙贾等角色。
左乐本着用熟不用生的原则,基本都是挑的山河亲近或者有过合作的演员饰演,实在没有合适的,再从外面挑。
这也是为何山河剧资源在娱乐圈抢手的缘故。
经过山河内部、山河交好演员两重过滤,流到外边的好角色太少了。
其三,魏国君主,魏惠王。
这也是大秦帝国裂变除秦国外,出场最多的战国君王。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不但在第一部裂变出场颇多,在第二部纵横也有很多戏份。
在历史,魏惠王前期还是很厉害的,是魏国第三任君主,也是第一位王,一度将魏国发展到天下霸主的地位。
可惜魏惠王不会做人,军事四处出击,将邻居欺负了个遍,却没有斩草除根,而是四处结仇。
魏国不像秦国,坐拥函谷天险,动不动一挑六,魏国处于四战之地,与多国接壤,却没有坚实的盟友互为攻守同盟。
强势时还好,但只要稍露颓势,就马会迎来各位仇家的反扑。
桂陵、马陵之战,魏国两次惨败给齐国,大将庞涓战死,军事力量损失极大,而这边秦国又因商鞅变法开始崛起,楚国也乐得看菜下碟。
堂堂战国初期霸主,最后落得“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的凄惨下场。
而在大秦帝国剧中,魏惠王的剧情就是如所说的从巅峰滑落低谷的过程。
第一部裂变的前期剧情,尚有霸主之气,联合六国分秦,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然而等后期庞涓死后,魏惠王苦日子就来了,商鞅带兵夺回河西失地,魏国割地赔款。
而等到了第二部纵横,更是被嬴驷和张仪联手欺负的可怜巴巴,最后郁郁而死。
除了人生大起大落,魏惠王在剧里最为人“称道”的是,喜欢把自家的人才往外面送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