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观云(第2/3页)都市天蛇

上外面餐厅的美食,不过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武道家,连这点自制力都没有,是不可能成功的。

    还没出师,寸功未立,光是津贴就要拿一百二十万,这个惊人的数字,让高寒深切知道自己的机遇是何等难得,更不敢有半点放松。

    有贺忘形这等武道大师亲自指点,同样一招‘猛虎下山’,在贺忘形的手中可以演化出无穷变化,更是把虎形圈的三十六手基本形、上山拳、下山拳等演化拳法都一一掰开来、揉碎了喂给高寒。

    贺忘形不但告诉高寒应该怎么打,还告诉高寒为什么这么打,甚至给高寒演示拳法的演化过程——这拳法的原始形态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它应该用在什么条件下等等等等。

    拳法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只杀人,不表演。那是纯粹的搏杀之技,并非拳法真意——这种功利思想的代表就是散打。

    散打以在擂台上击败对手为目标,淘汰了大量‘无用’招式,用全部精力用于深入掌握那些‘有效’招式。

    散打在初级武者中极为有效,整个武道界,百分之九十的武者都以散打为手段。

    在初级武者阶段,正统拳法面对散打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就像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

    但是,真正的拳法并非如此简单。

    贺忘形曾经给高寒讲解过现代拳法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根本没有拳法这种说法,只有搏杀——与兽搏杀、与人搏杀、与天地挣命。

    那时候手里有什么东西用什么,哪怕拿块石头、折一根木棒都比赤手空拳要好,没有人有闲心去去研究拳法。

    不过,随着人类成为生物圈霸主,人类与人类之间的争斗变成了主旋律,各种武器兵刃层出不穷。

    在军队中,为了训练新兵基本功,让他们能按照要求迅速掌握多种武器,才有了拳法这种普适性的身体训练——这是拳法最初雏形。

    拳法最初创造出来,并非为了搏杀——搏杀是用兵器的——而是为了强身健体、打好基础。

    到了后来,拳法强身健体的概念和延长寿命结合起来,又吸收了各种宗教哲学理念,在一代代大师完善下,出现了配套的呼吸法、桩功、导引术、观想法,不断推高人体极限,才使拳法成为武道主流,拥有可怕的杀伤力。

    那是真正的武道盛世——那时候的武道大师可以游侠天下,抱打不平,就算是千军万马,也未必能奈何一位打游击战的武道大师。

    拳是武道之宗、棒是百兵之祖。

    那时武者见面切磋,只会问‘阁下拳棒如何?’绝不会有人问‘阁下剑枪如何?’

    到了现代,热兵器大幅进步,冷兵器基本被淘汰,武道开始衰退——上战场的话,有枪谁还带刀子啊?

    古代拳法武技基本失传,少数流传下来的也被世家保存在藏书阁中,很少流传在外——倒是桩功、呼吸法、导引术和观想法这些法门保留的相对多一些。

    近代的拳法,主要是从强身健体的导引术和桩功中演化出来,以健康长寿为目的,并非侧重搏杀的古代拳法。

    但是,这种从导引术上演化出来的练法拳术,也有另一种好处——威力更大!

    说来矛盾,其实不然。

    这种以导引术、练法为主导的拳法,本身就是舒展筋骨,导引气血的法门,讲究气血流转舒畅,充分发挥自身力量。

    所以如果真正打中人的话,威力倒要胜过古代拳法一筹——不过这种广播操型的拳法,很难在实战中打中对方。

    所以在武道复兴(重新有利可图)以后,各大武馆的所谓秘传,其实都是研究在保留拳法威力的前提下,如何使拳法更加具有实战性。

    到了中级武者以后,易筋抟气有成,使得武者反应速度更快,抗击打能力更强,需要更强的拳,更全面的发力方式,才能破开对手的身体防御力。

    到那时候,全靠吃身体天赋和搏击技巧的散打,威力就有些跟不上中级武者的要求了。

    ————————————————

    两天后。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连绵不绝的击打声如狂风暴雨,周时远上拳下脚一路狂攻。

    左臂横扫接右手勾拳、借着身体旋转的势头,先是右膝上顶,然后小腿突然弹直,如剃刀般弹出横扫。

    高寒步步后退,双手翻飞连消带打,稳稳接下周时远每一次攻击。

    两人一进一退,绕着擂台转了半圈,周时远终于体力耗尽,不得不缓了下来。

    高寒没有趁机反击。

    他是所谓的‘人桩’,是帮助对方刷武技熟练度的,不能出手反击。

    “我说高寒,你让我们很伤心你知道吗?这才多长时间你就变得这么厉害。和你比起来,我和社杰这些年的辛苦简直都练到狗身上了。”

    周时远摘下厚厚的手套和护脚,扔给台下的马社杰,无奈的抱怨道。他戴上这些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