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张济造反(第1/2页)重生在三国
上郡位于并州以西,与关中北地郡之间只相隔数百里。征北军若要攻击关中,上郡无疑是最好的前进基地。另一方面,董军若要进军并州,也必须先夺取上郡,一旦夺取了上郡,董军就获得了一块进军并州的跳板,并州境将都在董军的威胁之下。总之一句话,上郡对于征北军和董军来都非常重要。
陈楚放在上郡的军队共五万,隶属于洛阳军团,目前的统兵主将是吕布,副将是张济,参军是陈宫。
当年征北军攻击洛阳时,俘虏了十万董军将士。洛阳军团就是由这些降军将士改编来的。驻守上郡的副将张济就是董军降将。
这些原董军将士在陈楚的各种措施之下,已经基上褪去了原董军的色彩,成为了真正的征北军。不过,这其中仍然有极少数人例外。张济及其百余名亲兵始终心怀异心,他们不愿意过征北军这种严肃枯燥的生活,他们向往的是在董军的那种烧杀抢掠肆意妄为的日子。
张济一直在想方设法同董方面联系,然而一直都没有机会,直到董的使者来到并州,张济终于同董方面接上了头。
与董使者的一番谈话让张济兴奋莫名,他感到自己的出头之日终于不远了。
从这天开始,他便在私下四处活动,妄想在将来的某一天挥军倒戈,重新回到董的怀抱。
张济的活动超乎想象的顺利。在短短十来天的时间里,张济便已经联络好了洛阳军团中超过两万的军队。同时,还有一个好消息传到张济的耳中,河套地区最大的羌人部落彦都部已经同董方面达成了协议,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会出兵协助董军控制上郡及河西郡。
这彦都部是河套地区最大的羌人部落,人口近十万,控弦猛士四万。在侵扰并州边郡的游牧部落中,这彦都部是为祸最深的势力之一。
这彦都部原纵横河套,嚣张而又快活,然而这一年来在征北军的连续打击之下,彦都部的处境来艰难,人口锐减到不足五万,控弦猛士只剩下一万五千人,并且失掉了东边大片肥沃的草场。没有广告的
彦都部虽然遭到了征北军的沉重打击,但他并不像其它游牧部落那样向征北军臣服。彦都部的大头领彦都对征北军的仇恨来深,他发誓一定要在征北军的脖子上狠狠地咬一口。
于是当董的使者找到他时,他就同董方面一拍即合。
张济的活动虽然非常顺利,但却碰到了一个钉子。他原打算将吕布也拉过来,但在酒楼试探的时候,吕布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好在当时吕布只是不满他的言行,并没有怀疑到其它。
张济由于担心被吕布察觉,在此之后的活动收敛了很多。
时间到了七月二十八日。在这天,吕布离开了上郡,这对于张济来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吕布离开后,张济的活动更加肆无忌惮起来。
虽然在上郡还有陈宫在,但张济根就没将这个书生放在眼里。在张济的想法中,上郡已经完在他的掌握中了。
八月五日,翘首以待的张济终于等到了长安方面的最新指示。董要他想办法尽快控制上郡,并且告诉他彦都部的军队将在八月六日赶到上郡。
一接到这个指示,张济兴奋莫名,随即立刻行动了起来。
八月六日早晨,张济突然率军包围了太守府。张济派人通知留守在太守府的陈宫,要他立刻投降。
张济跨坐在战马之上,立在队伍的最前列,神情显得得意至极。在他周围是数千名跟随他造反的将士。其中主要是第一营统领杨开和他
麾下士卒。杨开可以是张济最信任的人,在他们还是董军时,杨开便是他的亲信。
张济之所以只带杨开这一营兵力包围太守府,完是出于对杨开的信任。同时,按照张济的想法,以一营兵力包围没有什么保护量的太守府完足够了。
在张济派的人进刺史府片刻后,陈宫便只身一人从太守府中走了出来。
张济看到形单影只的陈宫,立刻哈哈大笑起来,然后道:“陈宫,你想不到自己会有今日吧!”,张济的神态显得非常得意。
然而陈宫却淡淡一笑,道:“张济你自归顺我主后,便一直心怀二心,当真以为主公可欺吗?”
“哦?”,张济讥诮地兴一下,然后道:“既然如此,那么你为什么会落在我的手中呢?为什么陈楚会仍有我这样的仍存在呢?”
陈宫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道:“你难道没有听过引蛇出洞这句话吗?你若不跳出来,主公便没有真凭实据治你的罪,便没有机会将你等一打尽!”
张济冷笑一下,“陈宫,你现在也就只能逞口舌之利罢了!来人,将陈宫给我拿下!”
这时,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张济身边的军士竟然没有一个人行动。
张济不禁愣了一下,随即转头看着一旁的杨开,语带不悦地斥责道:“杨开,你搞什么鬼!我让你将陈宫拿下!”
可是杨开根就没有理他,连看都没看他一眼。
此刻,张济的心头不禁升起了不好的预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