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贞观大旱 太宗祈雨(第2/3页)诸天最强道长

术,而是学的道家正统玄门法术,武功底子也不差。此次出山,应该是想要入世修行,好好历练一下自己吧?”

    李鹤闻言,点了下头,说:“差不多。”

    道士下山是历练,他穿梭诸天万界,也是历练,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帮老道个忙怎么样?”孙思邈突然说。

    “做什么?”李鹤问。

    “斩了那蝗虫妖,平定蝗灾!”孙思邈说:“老道也不让道友你白做,可以写一封举荐信给唐王李世民,保你高官厚禄,尽享尘世繁华。不要忙着拒绝,你们年轻人要先入世,才能出世,不先享受荣华富贵,怎么能懂红尘苦乐,寻到真正的逍遥?”

    对此,李鹤不由得笑了,笑得很灿烂。

    荣华富贵,红尘苦乐?

    这些东西他体验的可多了,做过大魏国师、大秦国师的他,什么美酒佳肴、金银财宝没拥有过?什么样的女人,不是唾手可得?指点江山与王并肩,又有什么权力没有执掌过?

    在射雕世界,他一句话,甚至能决定一个王朝的兴衰,决定一个皇帝的生死。

    区区荣华富贵,他真心不在意。

    不过,既然是贞观年间,想要谋取功德气运,也确实绕不开李世民。

    “好,我答应你。”李鹤说。

    接着,孙思邈继续奔波,一村村的煮药,而他,则带着一封举荐信,来到了长安城。

    长安,自古以来都是繁华的代名词,秦汉隋唐四个朝代,都以这里为都城,道尽了繁华与兴盛。只是,此时的长安城,却一片死寂,城外流民汇聚,却被一道高大的城墙隔绝在外,仅与繁华一步之遥,却怎么也跨不进去。

    而城中,百姓也是惶恐,迷茫,尽显死气。

    不真正来到这里,李鹤都无法想象,传说中的“贞观盛世”,竟然会是这种模样。

    当然,这么说也不客观。

    真正的贞观盛世,是贞观中后期,并非现在贞观二年,天灾不断的动荡时期。

    但无论怎么说,此时唐朝风雨飘摇,一副随时都有可能跌倒的模样,这一点都毋庸置疑。

    此时的唐太宗李世民,皇位远没有后来那么稳固。

    “通关文牒。”守城士兵拦住李鹤说。

    对此,李鹤拿出举荐信,道:“没有,贫道是山上修行之人,无户籍,无通关文牒,只有一位道友的举荐信,不知可否做通关文牒使用?那位道友名孙思邈,举荐信是写给陛下的。”

    此话一出,那士兵,立刻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双手捧着举荐信看了一遍后,他皱眉道:“这个,职责所在,没有通关文牒,不可放行。可道长你是孙老神仙举荐而来,帮陛下除妖的,按说卑职应该立刻带你去见陛下。但我等守城士兵职责重大,不可擅离职守,道长可否稍等片刻,待我们通报之后,再引您去见陛下?”

    闻言,李鹤点头,说:“无妨,贫道等等便是。”

    不得不说,大唐的守城士兵,不卑不亢,恪守职责,却又有人情味,很不一般。

    历经这么多世界,他也就只在大唐、大秦两个地方,见过这种士兵。

    其它地方,无论是曹操的兵,还是刘备的兵,素质都相对差很多。大宋的兵更没法看,压根就是一群恶霸,还不如陈浩南、山鸡他们,跟靓坤比起来,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时城外,有将军正在给百姓施粥,亲力亲为,没做多少事,但却安定了人心。

    至少,流民因为他没有暴动,士兵们也因为他,不会像普通百姓一样,面对灾情只有慌乱和迷茫。

    总的来说,老百姓有点慌,整个天下流言四起,但朝廷却铁板一块,最大限度运转着,应对着这一切,让灾情无论有多险峻,迟早都会化险为夷。

    “神奇的兵,神奇的将,神奇的朝代啊!”李鹤忍不住感慨。

    就在这时,那城外的将军走了过来,开口说:“这位道长,你真是孙老神仙举荐过来,帮陛下除蝗虫妖的?”

    “嗯。”李鹤点头。

    “传说,蝗虫妖神是上天派下来惩罚大唐的,你也不怕逆天而行,遭到天谴?”将军又说。

    “以讹传讹而已,这么说的人要么蠢,要么别有用心,贫道建议将军你把他抓住关进大牢!”李鹤略微笑笑,说:“我辈修道之人师法天地,没有人能比我们更懂天,那老天爷绝对没有要惩罚大唐的意思,所谓蝗虫妖神,不过是一妖孽而已,敢露面贫道就能斩了它!”

    话毕,他心念一动,闲云剑上煞气冲天而起,而长安范围内,所以蝗虫都下意识的逃向了远处。

    这一幕,让面前将军一愣,接着他神色凝重的抱拳说:“尉迟敬德,见过仙长!”

    原来,这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皇帝李世民最器重的大臣之一,尉迟恭,字敬德。

    “道长跟我来,我带你去见陛下。”尉迟恭仿佛捡到了宝一样,拉着李鹤一边往里走,一边说:“现在陛下正在祈雨,可能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