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硕果累累(第2/3页)回到古代开书院
阅历。俩人所写的文章,自然疏于表面,所以被傅振羽丢到一线。沈明阳自然听从傅振羽之言,房晖也是前所未有的积极。
从前攻于杂事、无时间精心读书的闽祝,有了李家给他提供了读书的环境,再结合各地各科卷宗,供他理论和实践结合,进展极快。
六月,周靖正式辞官归来,便被傅振羽拉去做壮丁。
位于钟山脚下的书院,泰半空地拿来种植了药草,如今已露头郑衍挑了二十三学子,只待六月底统一入学。其他学医的东西,准备起来倒还好,只有假人一项。不是难做,是非常难做。
郑衍从乱葬岗待了整整七夜,看了十来具尸体,回来画了人骨图纸,再拿石膏各种修修补补,各种折腾,完成了一具人体模型。时至今日,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头,郑衍就没吃过一口肉,人瘦了老大一圈。童掌柜心疼之余,没有别的办法,唯有压着厨子各种折腾素菜,让郑衍吃的可口一些。
素菜既然做出来了,没有不卖的道理。金陵的夏天比京城要早到,炎炎夏日,各色清凉的素菜,意外卖得好。
傅振羽将郑衍的辛苦看在眼里,自己能帮的有限,一时半刻又没有合适的助手,只能干着急。恰周靖的归来,傅振羽便正式开学前的杂事丢给他,让郑衍得已休息一二。
这日,傅振羽和郑衍说事时,再次提了一事:“郑大夫从业多年,总该有什么熟人吧?只要他们能帮你,银钱上不会吃亏的。”
郑衍默言片刻,方道:“我没有朋友。”
“同门呢?”
“他们和我不是一道的。我的医术,更多的是自己摸索的。”郑衍神色没落。
也因为自学,郑衍才没有一般大夫那些迂回又难懂的话。傅振羽没想到这么多,第一反应是:“那郑大夫你的天赋真的不错啊!”
郑衍错愕。
越和傅振羽相处,他就越不能理解傅振羽的想法这都是什么路子啊!
傅振羽那里想了想,道:“先前我没找别的大夫,不是找不到,是怕你有想法。你若是同意,我找个帮手与你,可好?”
“我倒是愿意,人家能愿意吗?”
“把情况说明,不来就不来了,来了后,便不能挑别的。”傅振羽如是说道。
天下大夫那么多,有个把两个有些“无奈”之举,多正常啊,她不相信自己找不到。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傅振羽和郑衍提前打招呼:“我会去找,不见得立即就找到,还有辛苦郑大夫一段。”
刚知天命的郑衍,笑了笑道:“老夫尚未老到动弹不得,夫人不着急。”
周靖才把医学院的相关事宜弄好,傅振羽又丢了夫子学院的事给他。
夫子书院的学子,秀才是最低要求。
然则,富贵人家的秀才,不缺“夫子”的月俸贫寒子弟人家的秀才,好容易供出来了,自然是希望往上走的。是以,本就不易得的秀才,到傅振羽这里就更少了。
一百二十人的名额,截止目前为止,傅振羽、李子坚在十二府找了堪堪九十人。这九十人,无一例外的都是贫寒子弟。最大的四十,最小的只有十九岁。四十的是死了妻儿的单身汉,十九岁的是上有兄长下有惠弟的可怜人。
因为人数不满,傅振羽和周靖商议:“乡试后再试试找几个?”
周靖道:“时间上来不及。”
乡试八月上旬开考,下旬出结果,夫子学院九月初一夫子学院正式开课,时间上的确有些紧。不过,周靖给了自己的建议:“兖州不富裕,却因在山东,沾了孔圣人之光,举人进士不可多得,未过科考的秀才,或可一试。”
秀才三年两考,其中,岁考是评定秀才等级,科考过了并属于一二等者,方能参加乡试。科考分五级,也就是说,泰半的秀才不具备参加乡试的资格。周靖的意思是,从四五等中挑夫子人选。
兖州知府又是房晖的亲爹,现成的机会,傅振羽没有反对。
七月初一,钟山书院正式开学初二,李子坚请假,在开课典礼上,朗诵了他事先做好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肯定了技能人才。
声势很浩大,可惜只有二十几个人。
不论在籍学子还是外头盛传,所有人都说,若非书院是傅振羽所建,李子坚这等地位的官员,是不可能出现的。也就是说,从钟山书院成立的第一天起,便打上了“扶不起的阿斗”这样的标签。
郑衍郁闷,周靖想出面维护,都被傅振羽拦下:“我们做的事,功不在眼下是事实,大家尽量平常心。”
亲历此事的房晖,在离开金陵前便和沈明阳:“你师父很清醒,我会努力参加乡试。不管是否能过,我都会再回来。”
房晖出生在西安,祖籍却在太原。他要先回兖州,再去太原参加乡试,所以早一步离开金陵。他前脚北上,闽祝随后背着行囊南下。今年参加乡试的人中,唯有陈三爷是金陵本地人,最为轻巧。
凡参加秋闱的人,都能在中秋前出考场,至于这中秋节能过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