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李亦儒的惊天观点(第2/3页)巨星从诗词大会开始
,她根本就没跟其他人提,她觉得,她已经率先确定了李亦儒的真材实料,在拉拢李亦儒这件事上,走到了其他教授的前列。
另外几位教授也没觉察出郑教授的异常,毕竟这几位教授明白李亦儒值得每一所高校每一位教授争抢。
9点刚到,董之鹏道:“考试开始。”
一声令下,室内顿时响起了急促的撕开文件袋的声音,所有学生全部投入到了阅卷之中。
几位导师则走下讲台,在教室内徘徊起来。
李亦儒展开试卷,认认真真地扫了一眼,题目很简单,基本就是一本书的名字或者一段历史等,学生可以借此自由发挥,题目依次如下:
1,《加尔文传》;
2,伊阙之战;
3,《出师表》
……
扫了一眼题目后,李亦儒略略沉思,其实哪个题目他都可以写的,就是因为能写的东西太多了,反而犯难了。
李亦儒多少有些强迫症,他就支着下巴想啊想,想啊想,无法抉择到底写哪个题目。
林峰教授从他身边过去时,望了一眼他空白的试卷;
商教授从他身边路过的时候,也皱着眉头瞥了一眼;
王聪教授也是如此,董必胜教授亦然,至于郑潇潇教授就更别提了,眼睛都快掉试卷上去了。
片刻后,林峰教授再次路过李亦儒身边,免不了再瞥一眼,林峰教授刚走,商教授再次走了过来……
李亦儒的身边,特别的热闹!
毕竟,除了急切地想看到李亦儒新的文章外,这几位教授还想通过这次考试,真正地衡量一下李亦儒究竟几斤几两!
提交参赛文章,他们看到的只是成品,但这个成品背后究竟什么故事,他们并不知道。
一些选手的参赛作品,指导老师都恨不得亲手帮他们写了,那文章中究竟有多少学生的智慧,这个真说不清楚。
不过,这次考试,就是真正考核学生水平的时候了。
而李亦儒那篇传遍网络并让无数学者瞠目结舌的文章,究竟是不是李亦儒亲笔所写,只要李亦儒今天一下笔,以这些教授的水平,可能看一页就差不多能弄明白。
所以李亦儒成为了几位教授集体考察的对象。
虽然他们从各种角度分析,都觉得李亦儒应该是这篇论文的作者,但是,又觉得一个学生的才华竟然能与教授并驾齐驱,这事儿诡异啊!因此,他们还是保持了适度的质疑。
半个小时过去了,李亦儒依旧低头苦思,不知道写哪个题目。而此时一些学生已经动笔了。
诸位教授在李亦儒身边来来回回的,坦白地讲董之鹏都有些看不过去了,心说你们的偏爱也太明显了吧?
40分钟后,李亦儒终于下定决心了,他拿起中性笔,拔下了笔帽,随手往桌子上一丢,唰唰唰,写下一个标题《后出师表伪作之我见》!
这个标题刚写完,商教授快步走来,仿佛还带着风。郑潇潇本来在最北面,见状也快步过来。
她还得装作若无其事,不急不缓,就仿佛正常监考一样,是不经意地才走到李亦儒那边的,她觉得她是这么表现的。
可是,董之鹏眼里的郑潇潇教授,健步如飞啊!
董之鹏笑了,像李亦儒这样的天纵奇才,配得上教授们的格外关注,也实属正常。
李亦儒下笔如有神,试卷上唰唰唰地落下他的字体:
【摘要】关于诸葛亮的《出师表》,人们想起来是有前后两篇,如白居易的“前后出师遗表在”诗句。本文就能查阅到的资料来分析,我姑且判断,《后出师表》应系他人伪作,并非真正出自诸葛亮之笔。
商教授看到了这一段,心里一惊:不用繁体字?怎么不用繁体字写了?繁体字更能展示一个人深厚的功底啊!而且,《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开什么玩笑?
李亦儒根本没时间观察身边的教授,他飞快地下笔,专注在自己的文章上面。
[诸葛亮以其高风亮节,神机妙算,为后世景仰,妇孺皆知。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首推为人称颂的《出师表》。传世的《出师表》有前后两篇。出自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被称为《出师表》,又称《前出师表》,其文辞恳切,意真动人,将诸葛亮一腔报国之情挥洒淋漓尽致。
东晋史学家裴松之作注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引用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的《出师表》,被称为《后出师表》或《出散关表》。
《后出师表》经后世《资治通鉴》、《古文观止》等文选的选录,以及《三国演义的》的渲染,流传越来越广,影响力非常大。尤其篇中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一句,读之另人扼腕。
然而《后出师表》经仔细推敲,无论是其出处、内容、文章风格都有诸多与史实不符合的地方。本文将就能见到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可知《后出师表》应是他人伪作,并非出自诸葛亮之笔。]
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