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惊世之作,满分文章!(第3/5页)巨星从诗词大会开始
严格意义上来说,华国近现代是没有哲学家的,王聪也不是。
这场考试从早上9点开始,李亦儒从9点40开始执笔,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中午12点多了。
李亦儒决定对这篇近5000字的文章进行收尾。此时,他身边五位教授直勾勾地盯着他的试卷。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再次聚拢在了李亦儒的身边。
不要影响学生考试这个道理,他们当老师的自然懂,可是,偏偏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腿。
因为林峰教授已经明确地跟几位教授说了,他觉得李亦儒这个观点是站得住脚的,他也对《后出师表》有一定怀疑。他倾向于李亦儒的观点!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如果这篇文章公诸于世,如果李亦儒的观点真的站得住脚,那么,李亦儒将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正式而系统地提出《后出师表》系伪作的人。
这个爆炸性的观点,将会在国学界造成怎样的震动呢?
此时,五位教授眼中的李亦儒,仿佛就是一颗高能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继而引起国学界的大地震!
诸葛亮啊!《后出师表》啊!这名气太大了,简直妇孺皆知!然而却被一个高中生断定为伪作,如果却为伪作,那这个高中生将会多么的备受瞩目啊!估计得刷遍所有新闻吧?
何况,这个高中生还是李亦儒!
五位教授围着李亦儒,他们此时是非常激动的,他们仿佛在凝视李亦儒“破茧成蝶”,他们五位对他的期盼极高。
李亦儒沙沙下笔,五位导师凝眉细看。
者据以上的诸多可疑之处综合来分析,《后出师表》无论是在其行立意,语言风格,还是文本本身都存在着诸多无法解释的漏洞和破绽,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后出师表》与《前出师表》以及诸葛亮的其他文章都大相径庭,实属伪托者没有诸葛亮的经历地位,没有那样的心境,才会导致伪出来的文章有那么多的鄙陋之处。
而我国历史上,向来伪作累累,这并不是孤例,前世谬作,后世奉之经典,常有之。
【参考文献】
[1]陈寿.裴松之注.三国[M]京城:华夏书局,1982.
[2]班固.汉书[M].京城:华夏书局,1962.
[3]范晔.后汉书[M]京城:华夏书局,1965.
……]
李亦儒放下笔,将试卷重新翻到了第一页,仔仔细细地又检查了一遍,然后几位教授又看了一遍。
啪!
李亦儒合上了试卷,放进了文件袋,贴上密封条,才起身准备交卷走人。
他茫然地看着几位教授:“各位教授,有什么问题么?”
“没……没什么。”
李亦儒笑笑,将试卷放到讲台后,便转身潇潇洒洒地离开了。
董之鹏特有深意地看着李亦儒的背影消失在门口,他对这文件袋里的内容很好奇,他很纳闷,究竟李亦儒写出了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让五位教授眼巴巴地看他肆意挥毫?
这文章的成色那得好成什么程度啊,能让教授们啧啧称奇?
他掂量了一下这个文件袋,这文件袋轻飘飘的,可心里莫名感觉到仿佛又沉甸甸的,一定不简单啊!
他特别想将上面的密封条撕开,一窥究竟,可是这违反原则啊!其实他也一度想去李亦儒座位那看看,究竟李亦儒写的是什么,可是,如果他也去凑热闹,那么这个阶梯教室里,也就没人在监考了。
《博雅杯》考试,从早9点到下午4点钟,一共7个小时,可是李亦儒只用了三个多小时而已。
李亦儒走后,五位教授终于恢复了本职工作,开始了监考,可是他们的心思都在李亦儒的这篇文章上。
尤其是林峰教授,他脑袋里全是李亦儒这篇文章的细节。
下午监考过程中,五位教授难免会扫几眼其他选手的文章,当看过李亦儒的文章后,再看其他选手的文章,那什么心情呢?
那种感觉就仿佛刚吃了一颗糖,紧接着又嚼了口黄连!
本来100位选手,在教授眼里各个是宝,现在呢,再看这些学生,简直平庸无奇啊!
凡事就怕对比!
铃……
铃声大作,考试结束!
五位教授快步走出阶梯教室。
王聪教授憋了一下午,终于可以详细地询问了:“林教授,李亦儒这个观点,你真的也赞同?”
林教授肯定地道:“当然!我都已经跟你们说过好几遍了,我更倾向他!”
“但你为什么没率先发表过这个观点呢?”商教授一针见血。
林峰道:“很多事情不能儿戏,尤其是咱们这个身份了,没有绝对的把握不能乱发表意见。而且,坦白地讲,我虽然心里对《前出师表》这文有所质疑,但真没像李亦儒这样,将论据整理得这么充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