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忠臣(第1/2页)崇祯有把枪

    “朝廷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皆由奸佞在皇上身旁挑拨是非,今有宏光皇帝主持大局,灭奸佞,清君侧,”

    “主公的意思是,不与崇祯谈判,直接杀了京城来得使者,大军渡江,攻略武昌?”

    “胡说!我父亲郑芝龙是大明朝福建总兵,我们郑家身负皇恩,怎可做出如此不忠不义之事!谈判当然还是要谈的,不过大军渡江,也不能停,只要能先平定湘人叛逆,便可举兵北上,铲除奸佞!”

    崇祯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长沙府。

    闽南王郑森抬头望向站在身前的大将陈泽,脸上露出忠贞坚毅之色。

    陈泽对郑森表现出的忠君爱国颇为感动,几乎就要被主公感动的热泪盈眶。

    然后,他转身使了个眼色,很快地,一名红色涂面,狰狞如恶鬼的副将,手捧黄袍,径直朝闽南王走来。

    “这是何意?”

    郑森故作惊讶之状,大声喝问大将军陈泽。

    “主公,不,皇上,这是末将与何斌等人的意思,是明藩王朱常渭的意思,也是江浙士绅,闽南几位知府总兵的意思,还请皇上不要违抗天命,天命所归,朱明当亡,郑氏大兴啊!”

    陈泽手捧黄袍,不由分说,就要披在他主公身上。

    郑森愣了片刻,连忙往后退去。拜父亲郑芝龙所赐,郑森六岁时,便拜入著名大儒钱谦益门下,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对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典故当然是了然于心。

    看这架势,陈泽等人是想上演一出明末版的陈桥兵变了。只是郑森到底有没有兴趣做赵匡胤,这恐怕还是个问题。

    郑森自幼受到儒家忠君爱国熏陶,尤其在忠君爱国钱谦益(变节前)影响下,对儒家各种教义产生了精神层面的信仰。

    话说钱谦益门下,几位弟子都算是传奇人物,除了大名鼎鼎的郑森也就是后世的郑成功,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也是出自钱大师门下。后来众望所归的钱谦益因嫌水太亮投降清军,而他的弟子郑成功与柳如是,却坚持抗清,师徒三人分道扬镳,让人唏嘘。

    “诸位是想让我放在火炉上烘烤吗?到底是何居心!”

    谁也没有料到,刚才还和颜悦色的郑森勃然大怒,拂袖而起,一把甩开快要披在他身上的黄袍,怒气冲冲,按剑而立。

    陈泽一脸尴尬,上前低声道:“主公,这都是兄弟们一片好心,主公不可寒了将士们的心啊。”

    郑森抬头看时,却见陈泽后面密密麻麻站了一大群武将,此刻全都抬头朝这边望过来。

    “主公!主公!崇祯暴君无恶不作,末将朝不保夕,主公若不答应,我等只有去死了!”

    “我等只有去死了!”

    “你们”

    郑森抬头看时,却见知府官邸内黑压压跪倒一片,四周此起彼伏的铠甲叶片撞击声,兵刃晃动声,再望着一屋子飘扬的红缨,不由心头发颤。

    “你们想要反我吗!谁是主谋!郑森宁死不能背叛皇上!”

    左右亲随纷纷拔出利剑,护卫在主公身边,生怕陈泽等人上演一出兵谏之类的把戏。

    “主公若是不从,就将我等绑起来,送给暴君,让朱由检将我们熬汤煮了吃!”

    站在最前排的几位武将口中怪叫道,铠甲震动发出令人胆寒的声响,陈泽更是抽出兵刃,架在了自己脖颈之上,怒目圆睁,望向郑森,看架势,若是郑森不从,便要当场自刎了。

    “罢了,罢了,既如此,我也不为难你们,你们想要怎样就怎样吧,”

    郑森心如死灰,他看见自己正在一步步成为自己曾经最鄙视的那种人。

    崇祯二十三年,十月初一,郑森于南京称帝,建大郑国,建元章武,以南京为都城,立郑经为太子,组建六部,设置百官,传檄天下,不日将挥师百万,征伐暴明。

    自此,华夏之内,从南向北,依次出现大郑、大明、大宋,共三个割据政权。

    三位皇帝中,以大宋皇帝糯康卡实力最为强盛,而大郑皇帝郑森,手中掌控财物最为富饶,倒是最为正统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现在却成为三人中势力最为弱小的那个。

    如果不发生意外,大概率上,崇祯皇帝和他所剩无几的大明王朝,将会在南北夹击下迅速灭亡。

    然唇亡齿寒这个道理,郑森还是懂得,在亲眼目睹糯康卡惊人实力后,郑国君臣一致决定,暂时放弃进攻大明,让朱由检和他的中卫军成为挡在江南与辽东之间的屏障,挡住如狼似虎的辽东乌真哈超。

    除了忌惮辽东,促使郑军暂停北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源自内部。

    短短半年时间,郑氏大军便攻占江浙闽南湖南大片土地,连同台湾,日本南部,爪哇,数以亿计的人口,财帛,土地,利益如何重新划分,让各方都能够满意,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郑军内部已经分化为两股势力。一边是投降过来的明军将领文官,另一边是郑氏旧部,陈泽加入黄袍加身大戏,可不是义务出演,对这些人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