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中山见闻录(第2/2页)战国改革家

是儒学中的核心之一“中庸”。一条我们屡试不爽的道理。

    你像中山国,本来他们崇尚儒学,尊敬士人,访问贤者,这些都是好事情。可是由于中山王做得太过分了,那士人或者贤者就会因此声名显赫,甚至会不劳而获。这样一来,老百姓会怎么看?老百姓自然就会效仿。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李大夫所说的,民不务本。大家都想着去做士人,做贤者,去赚取荣华富贵了,那谁还肯塌下心来去务农、去经商?而一旦社会浮躁气息浓重,就势必会影响到军队,战士们就不肯再安安稳稳当兵,那么这个军队的战斗力肯定就弱,这样的国家又怎么可能不灭亡呢?所以这就跟: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中山国不是饿死的,而是因为中山国国君,做事情太过,没有遵循中庸之道,而自取灭亡的。这就是所谓的“中山亡于崇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