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乌拉(求月票)(第2/3页)我真是超级明星

切,而现在,只有这个继承了他红色血脉的国家,重新捡起了那面旗帜,继续他未完成的心愿……”

    “乌拉!”

    “乌拉!”

    现场群情沸腾,伴随着“喀秋莎”的歌声,以及中国三军仪仗队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大部队一往无前的走过莫斯科红场,在人们的欢呼声、尖叫声、掌声中,渐渐走向远方。

    不少俄国人追随着解放军的脚步,拿起手机,一直在努力的在跟随拍摄。

    郑谦、楼泽以及十名军艺的学子,以及一位驻当地前来陪同的外交官,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幕,心里都有着万分的感慨。

    “还是有不少毛子怀念曾经的苏联的。”

    楼泽感叹道:“我很高兴看到这一点,毕竟前苏联也算是我们的老师,而且毛子至今都在给我们上课,还有乌克兰、南嘶拉夫……这些可敬的老师,都TM边自杀边教导我们认清错误的道路!”

    旁边的外交官程磊听到楼泽的感叹,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瞬间捧腹大笑,指了指楼泽:“楼老师,你这话说的……没毛病啊!这大概就是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吧!”

    两人相视一眼,都流露出一股英雄所见略同的笑容。

    郑谦微微点头。

    的确,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生,是为了启迪中国,死,是为了警醒中国……

    即便是郑谦,对于前苏联,也保留着一丝感激。

    感谢当初的教导,如果不是当初教会了我们炼钢、合成氨、石油加工、化工合成、铀浓缩和同位素分离,还教我们造机床、造坦克、造军舰、造飞机、造洲际弹道……

    我们哪能崛起的如此顺利!

    但正经来讲,现在的俄罗斯也不可能是苏联。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苏联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对南嘶拉夫那些国家的好感,其实全部来自于曾经的苏联,是那个强大且帮助过我们的苏联,是那个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苏联。

    同样,那个压迫我们,企图控制我们的苏联,以及那个在边竟冲突中,事事威胁我们的苏联,我们可以缅怀,但请不要再回来了。

    如今,恰逢一个好日子,大家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的。

    我来你家做客,你就只当我是一群人里的其中一个。

    顺便再送你一首,你曾经教会我们的歌……

    郑谦这样想着,忽然就感觉到旁边有不少人的目光正在偷瞄自己。

    他一抬头,就看到曾经在华沙一起斗过法的大钢琴家、音乐家瑟奇亚克、邓洛普两人,正被一位中年女子激动的说着什么。

    那女子留着金色卷发,脸上有些雀斑,年纪大概在四五十岁的样子,与邓洛普两人交流的时候,不时的指向郑谦这边,眼睛里都是惊喜。

    郑谦有些纳闷,却见对方解释完后,快步朝自己这边走来,金色的卷发因为激动而随风飞舞。

    到了近前,便立即用熟练的英文,兴奋的伸手道:“嗨,郑先生,我是阿丽娜,莫斯科国立音乐大学的老师,我们今天在康斯坦丁宫见过的,你还记得我吗?”

    郑谦一脸懵,见过吗?

    但他还是很友好的跟对方握手。

    “你的《苏维埃进行曲》即将被编写进俄国的中小学教材,我们院长曾跟你的上级进行过相关的交流,对你的才华也是赞口不绝,我听说《歌剧2》都是你写的,看来你不仅是一个曲作家,还是一位歌唱家啊!”

    阿丽娜对郑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很快就介绍起了旁边的邓洛普和瑟奇亚克。

    瑟奇亚克咳嗽了一声,“不用介绍了,其实我们跟郑先生是旧识。”

    邓洛普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他们的确是旧识。

    当初在华沙音乐大学“切磋交流”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华沙鼎鼎有名的三位钢琴家、音乐家,轮番上阵,在作曲天赋上,都不是郑谦一个人的对手。

    若不是被华沙当局封锁了消息,严禁报道,这件事恐怕早就传遍整个欧洲了。

    但即便如此,圈内人也都或多或少的接收到了相关的消息。

    因此,这件事不仅为郑谦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更是把华沙这个被无数钢琴家视为朝圣之地的音乐之都,定在了耻辱柱上。

    整个华沙,如今可以说是同仇敌忾。

    对郑谦这个名字讳莫如深的同时,又咬牙切齿,当地人纷纷呼吁国内名满世界的音乐家,多次被提名、获得格兰美奖的大音乐家卡兹梅尔,通过世界音协向郑谦重新发起挑战,为波兰赢得丢失的荣誉。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舆论。

    事实上,卡兹梅尔对这件事从来没有表态过,他本人也对这种争强好胜的比试没有半点兴趣。

    因为消息闭塞,阿丽娜却不知道这些。

    听到邓洛普两人跟郑谦还是旧识,也有些讶异,笑着说:“优秀的人果然都是走在同一条道路上,郑先生,如果你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