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学生冤枉啊!(第3/3页)李逵的逆袭之路
等的好成绩。制科成绩分五等,第一第二等不过是虚设,只有第三等才是有可能被获得的成绩,也就是说,制科第三等是最好的制科成绩。且在大宋三百年国诈之间,获得这个成绩的也只有苏轼一人,其他人都是第四、第五等。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至于李逵,呵呵,别多想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在学问上被苏轼认可。
说什么三个月学完蒙学的天才,别逗了。人家十来岁就已经把经学都学完了,博览群书,甚至和他差不多年纪,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认为自己把天下能看的书已经看得差不多了。这仅仅是看书吗?
错了,不是。
而是告诉后人一个事实,博览群书,是指看过的书都就能记住,用一个很贴切的成语来形容就是——过目不忘。
李逵要傻成什么样,才会在苏轼面前卖弄他那点可怜的智商?
当然了,这很可能和苏轼很闲有关系。
老老实实从书架上拿下一本《孟子》,臊眉耷眼的在回廊下坐着诵读起来:“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而在沂水县县衙,周元惊奇的发现老师苏轼竟然给他写信了。
看着信封上的字,亲切又熟悉,尤其是信封上的字迹的笔力遒劲且浑厚,更是让他爱不释手,周元心说:“真香!”
可是拆开信封,展开信纸,才看了两行,周元顿时气地怒吼道:“李逵!你又闹事!”
周元恨不得写下一个大大的‘冤’字,跪在老师苏轼的面前,哭诉道自己的冤情。李逵这小子,他根本就管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