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火爆(第1/2页)李逵的逆袭之路

    “二爷,您来了!”

    李逵瞪大着眼睛,瞅着交易所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里里外外都是人,顿时有点傻眼。指了指乌泱泱的人群,问:“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亢金苦笑道:“没想到街头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了交易所内有粮票的交易。但来的多,交易的少,大家如今不仅仅是来买可以入手的粮票。更多的是关系粮价。”

    领着李逵往里小心的穿过了院子,指着廊下的一面墙对李逵解释道:“二爷,这是按照你的意思,用牌价挂出来的粮价,昨日几何,今日几何,一目了然。涨价下跌,都用不同颜色的竹片做了标记。黑色的是下跌,红色上涨。”

    亢金自豪的说道:“如今,只要坐在交易所内,颍州粮价一目了然。”

    在李逵看来,这是基本操作。

    一家交易所,没有人气,还能算什么交易所。

    唯独需要警醒的是,交易是否活跃。

    “哎呀,你这里还给茶水?”

    李云从外卖拿了一份不要钱的茶水,猛的喝了一口,之后,脸色古怪的吐在地上,嘟弄着:“什么怪味?”

    “次了点,这茶是次了点,可是没办法,不要钱的茶水,人都抢着喝,给好茶,我们真亏不起。”

    亢金也是无奈,他的家当就那么点闲钱,虽然房子不要房租,交易所里能省就省,但也见着花钱,不见进来的钱,谁也顶不住。

    李逵倒是满不在乎道:“挣钱是次要的,关键是交易的热度。难道交易所真的连生意都没做成过?”

    “哪能呢?可这粮票才多少,手中有富余的,都差不多已经卖了。没有的想要留下几份,一来二去的,流通起来的粮票就很少。不少都抱怨,根本就没有可以交易的券,愁死人。”亢金一边给李云倒茶,一边诉苦起来。

    正着这话呢,伙计急吼吼的冲进来,对亢金道:“掌柜的,大单子,有大单子。”

    “多少?”

    “一千份!”

    “什么?”

    “快带路。”

    李逵喊话叫住了亢金:“慌什么慌?这单生意跑不了。”

    亢金从话里听出了话外音,问:“难道这粮票是二爷带来的?”

    “没错,不过我手上也只有五千石,交易所想要维持人气,需要好好利用这些粮票。”李逵提醒道。

    亢金这才恍然,怪不得李逵今日来,原来是有备而来。

    交易所的粮票交易,其实都是期粮,和期货是一个道理。价格随着市场价格往上走,一旦突破了商人们的心理预期,自然会有大交易出现。

    才一个上午,有了交易之后的交易所从茶肆变成了抢购的坊市,热闹非凡。所有人都在嘶吼,都在报价。

    “抽一文,乍一看,觉得这生意没法做,可是经历过昨日的疯狂之后,亢金知道这佣金很高,高到只要延续这样的火爆,规模再大一些,能够交易的品种多一些,他就能日进斗金。

    “快些,再快些!”

    伙计们满头大汗,恨不得长着三头六臂,也奈何不了面前都是一只只拿着单子的手和钱。

    只用了三天。

    原本七百五十文都很少有人交易的粮票,涨到了一千四百文一石。

    这样的价格,大户们开始动心了起来。

    州衙,苏轼一脸愁容的询问李逵:“人杰,这些天市面上如何?”

    “粮价还是涨了起来。快要突破八百文了。交易所的粮价已经突破一千四百文一石,这样下去,颍州很快就会成为大宋粮价最高的城市。”李逵耷拉着脑袋,不敢看苏轼。他带来的不是什么好消息。

    苏轼好不容易提起的精神,再一次垮了下去,哀嚎道:“这可如何是好?”

    因为苏轼还有一个坏消息,扬州的学生晁补之已经将蔡京的谋划告诉了苏轼。虽然蔡卞承诺完成了,但很多其他知州都开始观望起来。

    不熟悉的直接推脱苏轼,就说没粮食。

    关系近的,稍微给一点粮食,算是打发了苏轼的交情。

    颍州官府想要控制粮价的想法,在苏轼破产了。

    李逵深知此时苏轼的压力很大,但还是硬着头皮对苏轼说:“师祖,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没错!”苏轼随即又哀叹道:“除非威胁大户,甚至直接打压,要不然百姓的日子就要过不下去了。”

    “师祖,您没有想过,我们增加交易所粮票的种类,从四月,五月两种规格,加上六月的如何?”

    李逵问。

    苏轼愕然:“六月?新粮不是六月就下来了吗?这可买不起价。以往颍州的粮价就两三个月会涨的很离谱。但六月之后,粮价低廉到让百姓欲哭无泪。这时候的粮票,还能卖得掉吗?”

    “我们可以卖便宜点啊!”李逵这几日一直在琢磨个事,既然颍州大户能够左右粮价,这是他们手中握着大量的现粮的原因。但是期粮呢?

    他们如何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