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心头好(第1/2页)李逵的逆袭之路

    别说执政官兼副相范纯仁主持沂州解试,就算是主持崖州解试,他也坚信他出的这份考题会原封不动的送到汴梁,进入宫中,放在小皇帝的案头。时间不会超脱三天。而且围观者至少不下于三五人,比如说章惇、蔡卞、曾布等等。

    那么肉戏就来了。

    这份考题会给小皇帝什么讯号?

    小皇帝该如何处理老臣和新臣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范纯仁认为保守派对于皇帝是有功劳的,而且还是大功劳。至少保守派将大宋王朝原原本本交到了小皇帝的手里。而且还是一个相对政局平稳,百姓富足的王朝。这就不得不说些功劳方面的事了。

    他总不能告诉小皇帝,自己多大的功劳吧?

    用成王和周公的故事能够很好的诠释这些年保守派对小皇帝的爱护之心,至少拥立皇帝的时候,大家都出力了。总不至于要干出卸磨杀驴的勾当吧?

    这时候最妥帖的不是邀功,而是讲感情。

    沂州的考题就是——成王幼,不能莅阼。周公相,践阼而治。

    这句话出自《礼记·文王世子》。

    当年周公为了辅佐成王,自己的封地都没有去管理。最后成王长大了亲政了,还政于成王,功成身退。虽是叔侄,但又是君臣,君臣恪守礼义忠孝,皆大欢喜。这才是一个明君该做的事。也是提点小皇帝,不能太由着改革派胡来,冤冤相报何时了,要和谐,不要斗争。

    范纯仁相信小皇帝看到这句话,肯定会泪眼朦胧,感动的不能自己。而他的小算盘自然是打地啪啪响。别看保守派都是太皇太后的人,但太皇太后总该是小皇帝的亲皇祖母吧?听她老人家的,就是帮你、爱护你啊!

    这些年忍辱负重,岂是浪得虚名?

    这也是李逵说‘无耻’的原因,眼瞅着庙堂之上剑拔弩张,你堂堂三朝元老,竟然跪了?太没节操了吧?

    我家师叔祖都准备上场搏杀了,您老作为战友,竟然干起卖队友的勾当。您老的良心难道真的就不会痛?

    同时这也是李云气得半死的原因,说好了考题是——君子所,其无逸。这道出自《尚书》的题目,引申出来就是勤俭持家,以简为政的道理。怎么一转眼变成了君贤臣忠的戏码,您老变得也太快了。可即便要变,告诉一声啊!动不动就换题目,人与人之间,还有没有最起码的尊重和信任了?

    当然,什么考题对李逵来说都不是问题。

    不就是写论吗?

    议论文格式套上去,再不成,自己闭关琢磨一阵章,下午誊卷之后就可交卷。”

    范纯仁这才放下心来,撑了个懒腰,摸着饥肠辘辘的肚子,砸吧嘴嘟哝道:“我去严通判哪里看看需要帮忙吗?”

    范双庆看着自己家叔祖的背影颇为无奈,您老去了,严推官还能吃得下饭吗?

    敢不敢吃饭都另说啊!

    且不说范纯仁老爷子摆出他一副与人为善的笑容,骗吃骗喝去了。

    李云看着留下的大包食物,气得牙痒痒,可是自己能拿范纯仁老爷子怎么办?人家妥妥的一品大员,虽说他老爷子的官职不是最高的,但是品级高啊!

    开府仪同三司的排场都摆弄了二十多年了,这大宋的官场,有哪个比他底气足的存在。就算是章惇,面对范纯仁老爷子,也只能唉声叹气。

    倚老卖老的老头子很可恨,尤其是混官场的,更是罪加一等。

    但面子,该给的时候,还得给。

    且不说别的,光说变法派,王安石并非是开拓者,真正的开拓者是范仲淹。那是范纯仁老爷子的亲爹。王安石的变法,大部分都是继承了范仲淹变法的条陈,具体到办法,也脱离不了范仲淹划下的范畴。可以说,变法派中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范仲淹的徒子徒孙。

    变法派针对范纯仁,就是欺师灭祖。

    而他呢?

    竟然走在保守派一起,可以说,他老人家在朝堂上是左右通吃,还真让他成功了。

    李云气恼,边上的解千更气人。

    他是练武出身,读书不过是个摆设。至少对大宋的读书人来说,他这种根本就不能算通晓文墨的读书人。武人有一个毛病,就是存不住钱。尤其是没有官做,家里的田产也不能当家作主的时候,更是经常囊中羞涩。

    解千就是这样的光景。

    啃着炊饼,也就是俗称的大白馒头。蒸馒头,热的时候吃味道还是不错的,可一旦放凉了之后,就干涩的下不了嘴。

    更气人的是,李云就坐在他边上,吃着香喷喷的肉,油汪汪的卷饼。

    大宋将所有的面食一概称其为饼。有汤的叫汤饼,比如面条,面鱼之类的主食;用笼屉蒸出来的,一律叫蒸饼,但是在大宋,因为需要避讳真宗皇帝的庙号,改成了炊饼,武大郎经营的其实就是馒头店;还有一种叫烙饼,各种鏊子,随便弄,大部分干巴巴的很没有滋味,但却能保存很长时间。只有加入油酥的面,烙出来的饼子才又香又好吃,软硬适中。

    李云干脆不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