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所谓的“内幕消息”(第2/3页)摇滚教父

就会记录下来。当有空闲时间的时候,我就会慢慢把这些灵感完善起来。”

    罗杰继续满嘴胡扯:“比如说我在洛杉矶的时候,曾经在贫民窟生活过一段时间。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流浪汉,他对我说【你知道你在哪吗?你已经陷入丛林了,宝贝,你死到临头了】。当时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几个月前翻笔记的时候翻到了它,然后就有了这首《欢迎来到丛林》。”

    其实并没有人真正关心罗杰写歌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无论是媒体,还是唱片公司,或是乐队自己,都不在意。

    但是这样的采访写出来,公众喜欢看,那就会具备所谓的“新闻价值”。

    至于是真是假,没人在乎。

    杰里-贝克点点头,追问道:“录歌方面呢?据我所知,你们的录歌速度是比较快的那一种。”

    摇滚乐队的录歌速度有快有慢,但综合起来看,大多比流行歌手要慢很多。

    尤其是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前提下。

    虽然有一年出五张以上专辑的先例,但是那种专辑的质量就不敢恭维了。

    “录制专辑不仅仅是乐队本身的工作,这需要一整个专业团队的协调。我们很幸运,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制作人团队。他们会做好一切准备,包括不同情况下的预案,我们只需要专注于录音室,不用为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分心。”

    罗杰这番话半真半假,开口道:“除此之外,你可以看到,我们除了《怪胎》以外,基本上没有专门去录制mv,这也是加快效率的一**宝。拍摄一部mv的时间,至少够我们录上两到三首歌了。”

    大部分摇滚音乐作品里,拍mv的时间都远远少于录制歌曲本身,除非是大制作的精品mv。

    比如说《怪胎》专辑中的四部mv,加起来就只拍了三天,再怎么往快了算,也就只够录两三首歌的。

    但是如果是精品mv,一部mv花上十天半月都是很正常,这也不算是胡扯,只能说是偷换概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的队友都很出色。”

    罗杰认真地说道:“摇滚乐队无论是现场演出,还是录音室专辑,质量和效率都取决于最差的那个位置。很幸运的是,我们有最好的团队。”

    这番话倒是完完全全的真心实意。

    无论是罗杰自己,还是安妮、理查森两人,个人能力都非常的出色,而且默契十足。

    这样的一支没有短板的乐队,在摇滚乐坛也是很罕见的。

    其它的乐队,或多或少的都有短板存在。

    “能够保持高数量的产出,质量又非常出色,这是非常难得的。”

    杰里-贝克先是称赞了一句,然后说道:“接下来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尖锐。”

    罗杰三人都看过采访稿,对此有心理准备,也没有任何意见。

    “我得到了内幕消息,说你们和唱片公司矛盾很深?”

    杰里-贝克问道:“这是真的吗?”

    所谓的“内幕消息”,其实是加西亚-赖斯特顿要求,丹尼尔主动透露出来的。

    只要能够带来炒作的效果,二十世纪娱乐压根不在乎挨骂。

    如果骂一句就给他们十美元,这帮吸血鬼能追着你求骂,直到你破产为止。

    而乐队也同样不在乎公开这些矛盾,以便给粉丝们一种心理暗示,让他们认为“专辑质量下降是唱片公司的错”。

    “确实有一些矛盾,事实上这从去年的《a&b》专辑就开始了。”

    乐队和二十世纪娱乐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冲突。

    但接受这种正式采访的时候,肯定不可能这么说,这对乐队的形象损害太大了。

    罗杰选了一个非常合适的理由,说道:“我们最大的分歧在于理念,乐队想尝试更多的东西,而唱片公司认为这样做风险太高。事实上,《黑色》专辑差点因为公司的反对而流产,不过好在最后我们做出了这张专辑,至于效果如何,想必你们也看到了。”

    就和之前那些东西一样,内容是真是假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公众是否喜欢看,对乐队的形象宣传又是否有利。

    单从这几个回答来看,杰里-贝克认为罗杰的回答,至少也能打个八十分。

    不算很完美,但至少也是远远超过了及格线。

    “说到《黑色》,这可以说是你们至今为止口碑最好的一张专辑了。公告牌专辑榜第四位,《欢迎来到丛林》在单曲榜第一位,这都能说明《黑色》专辑的出色。”

    杰里-贝克不忘给《公告牌》打个广告,然后又问道:“但是我注意到一点,《黑色》专辑尽管口碑非常出色,但销量却不算好,远远不如《青春》。”

    “《黑色》的销量确实不如《青春》,但并不能说差。我这里有一份最新数据,七周时间,《黑色》专辑卖出了两百五十万张,这个销量无论如何都不能说差吧?”

    罗杰反驳了杰里-贝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