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这才是汉儿(第3/4页)大唐扫把星

    大战要来了吗?

    宰相们相对一视。

    “陛下,臣以为当出兵。”

    刘仁轨仿佛听到了战鼓声,“臣请缨前往。”

    这个不要脸的!

    李义府被他背刺过多次,淡淡道:“刘相懂战阵?”

    刘仁轨说道:“老夫当然懂战阵。”

    李义府微笑道:“征战辽东时,刘相只是副将吧?”

    打人不打脸啊!

    但刘仁轨最喜欢打脸。

    李义府也是。

    这次是刘仁轨挨了一巴掌。

    李义府很是温和的道:“此乃国战,非久经沙场的名将不能出征。”

    你刘仁轨差远了。

    “李义府!”

    老刘不是善茬,历史上他就背刺了不少对手。有时候跋扈起来连李治都想吐血。

    你要说李义府牛逼,能弄他。不好意思,刘仁轨不没有党羽,仕途更是一点波澜都没有。他起家是靠跟着贾平安征伐高丽立下的战功,所以没有把柄给李义府。

    念及此,刘仁轨喝道:“奸佞,老夫在沙场厮杀时你尚在长安享福,老夫坐镇辽东杀人无数时,你还在卖官!”

    “刘仁轨!”

    朝中最喜欢弄同僚的两个宰相怼上了。

    二人四目相对,那怒火几欲喷薄而出。

    有人打个哈欠,“打不打?不打继续议事。”

    能说出这等话的也就是许敬宗。

    李治突然觉得自己的宰相们有些奇葩。

    许敬宗自不消说,堪称是奇葩中的奇葩。

    刘仁轨目中无人,李义府阴狠毒辣,窦德玄一心泡在钱财里,上官仪是个没主见的……

    至于李勣,就算是李义府和刘仁轨二人打成猪头他也不会多看一眼。

    这朝堂……果真是热闹非凡啊!

    但正事要紧。

    “陛下,臣以为此刻应当定下出征大将……”

    上官仪放了一炮。

    好了!

    都消停了。

    这等国战谁能统军?

    第一个自然是李勣。

    众人看了一眼,李勣闭着眼,大概率是睡着了。

    能在朝堂上睡觉的也唯有此公,换个人皇帝能让他滚回家去睡到地老天荒。

    第二个……

    好像没第二个了。

    在开国将帅们渐渐老去后,大唐君臣发现了一个很尴尬的现实,大唐将才出现了断档现象。

    程务挺,王方翼等人此刻只是初出茅庐,当不得大场面。

    没有名将统帅领军,倾国之战谁敢决断?

    也就是说,十年二十年之内,大唐只能采取守势。

    后续吐蕃对大唐屡战屡胜,便是因为这个缘故。

    薛仁贵统军出征,败!

    李敬玄领军出征,败!

    二人皆败在了禄东赞之子钦陵的手中,一时间钦陵之名威震四方,令人不敢直视。

    后来大唐无可奈何,干脆来了个离间计,赞普出手,钦陵身亡。

    李治当然也知晓这一点,当初令薛仁贵出征便有培养之意,但此战后他私下问过老帅们,结果老帅们态度暧昧。

    态度暧昧就是一种表态。

    最后还是李勣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薛仁贵乃猛将!

    李治顷刻间就明白了。

    猛将可以冲锋陷阵,但统领大军却力有未逮。

    他左顾右盼,最终只能看向了那个年轻人。

    三十岁不年轻了,大唐开国时,多少年轻将领,多少年轻名臣?但大唐立国已久,渐渐的进入了那种按资排辈的阶段。

    宰相们也在看着贾平安。

    皇帝并未提及薛仁贵,可见是摒弃了此人统军的可能。

    “此乃大战!”

    “也是国战!”

    帝后一前一后表态。

    李义府看了贾平安一眼,心中万般狠毒的主意,但最后却化为乌有。

    众目睽睽之下,贾平安走了出来。

    “陛下,臣愿领军出征,必败吐蕃!”

    武后欣慰中又带着些担忧的道:“前汉时,谏议大夫终军请缨前往南越,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吐蕃,劲敌也!此战胜败难料,平安却主动请缨,可谓男儿!”

    李治颔首,“此战事关重大,朕遍阅朝中,忠心耿耿的将领如漫天繁星。”

    这是安抚!

    也就定下了出征的人选。

    “贾卿少年征战,屡战屡胜,辽东之战更是让朕欣喜不已。禄东赞跳梁,朕当起大军征伐,贾卿,不可坠大唐威名。”

    贾平安行礼,“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出了大殿时,宰相们齐齐拱手。

    “此国战,我等竭力为大军输运粮草辎重,赵国公勉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