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朔番外: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2)(第1/2页)大唐扫把星

    深秋的西域,入眼处全数肃杀。

    “敌军十余万,正在前方。”

    裴行俭召集众将议事。

    “联军将士复杂,我军两万人,唯一的优势便是同心合力。”

    裴行俭看了一眼李朔,目光随即转过去。

    “大唐来了。”裴行俭起身,目光炯炯,“老夫需要有人去看看,看看敌军……”

    十余将领齐齐前一步。

    煞气顿时笼罩住了屋内。

    李朔站在边,他有些茫然。

    这一路行军对于他而言堪称是地狱级别的难度,从兴致勃勃到绝望,到坚持……就和阿耶送他出征时说的那样:“你将会经历一次从里到外的清洗。”

    裴行俭目光转动,盯住了一个老将。

    “黑齿常之!”

    老将前一步,行礼,眸中多了些迫不及待。

    裴行俭说道:“老夫与你一千骑,先声夺人!”

    黑齿常之轰然应诺,“领命!”

    裴行俭看了众人一眼。

    顿时几个年轻将领就兴奋了起来,人人昂首挺胸,恨不能把脑袋伸出去让裴行俭看仔细。

    我,我……

    李朔知晓没自己什么事,他的脑海里在转悠着各种念头。

    长安如何了?

    我一走,母亲定然觉得无,然后思念,过了十余日又生龙活虎的出去寻人打马毬,或是邀人来家打麻将。

    父亲发明了麻将被老夫子们呵斥,说他在败坏人心。父亲并未辩驳,只是莞尔一笑。过了许久,长安县的不良人去抓贼,恰好撞到了这群老夫子在打麻将。

    人啊!

    原来都是口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李朔的嘴角微微翘起,觉得母亲无需照料自己后,日子会过的更加潇洒。

    长安城中的那些权贵该畏惧母亲的小皮鞭了吧?

    “李朔!”

    裴行俭的眸子转动,看向李朔。

    “在。”

    李朔是郡公,还是皇族,这也是他能被征辟为长史的缘故。当然,在李朔看来,自己能成为行军长史,更多是父亲的影响力在起作用。

    裴行俭沉声道:“你跟着去,随军参赞。”

    一个将领说道:“大总管,李长史年少……”

    你让一个少年跟着去参赞,这不是玩笑吗?

    他一脸我不是针对你的模样看了李朔一眼。

    “死不了!”裴行俭知晓这人担心的是什么,摆摆手,“且去!”

    李朔告退,回去准备。

    身后,那个将领说道:“大总管,毕竟是赵国公的孩子。他还没经历过战阵,若是出阵……”

    裴行俭跪坐在案几后,眸色深邃,“临行前赵国公和老夫说过……孩子既然来了,那便锤炼一番。不经历生死关头,那叫做什么锤炼?”

    他抬眸,看着前方一闪而逝的身影,眼中多了钦佩之色。

    “公主也遣人说了,就当没了这个孩子。”

    ……

    作为长史,李朔拥有一个单独的房间。

    几个军士在边转悠,为首的队正竟然是陈弼。

    “大郎!”

    陈弼笑嘻嘻的过来,“你看你做了长史,整日就跟着大总管筹谋,我却带着人在周围巡查,无到了极点。哎!”,他用肩膀拱拱李朔,李朔纹丝不动。

    “好好说话!”李朔皱眉。

    “何时给大总管进言,让我也跟着斥候或是游骑出击。”陈弼苦着脸,“你知晓的,此次家中不肯放我出来,我说不放我出来,赵五娘就看不我……话我都放出去了,若是不能杀敌立功……大郎,我没脸回长安。你难道就能眼睁睁的看着我在西域沉沦?”

    李朔想到了杨二娘。

    少女的期待就像是晨曦中的朝露,晶莹剔透又像是晚霞中的风,带着些许炽热。

    他看了一眼陈弼,“收拾一下,等着跟我出击。”

    陈弼楞了一下,然后狂喜。

    李朔进去,“让人来为我披甲。”

    甲衣沉重,而且不好穿戴,所以必须要有人相助。而这等助手多是同袍。

    同袍。

    李朔想到了许多。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一个军士进来,为他把甲衣穿。

    李朔默默的深呼吸。

    他有些紧张。

    但这是他期待已久的时刻。

    他努力让有些发软的脚正常些。

    “大郎!”

    陈弼来了。

    他微微后仰身体,用那种夸张的语气赞道:“好一个英武的少年郎!”

    李朔走了出来,“此次是出去寻求敌军游骑厮杀,要小心。”

    陈弼大大咧咧的和他并肩而行,“怕什么?我从不怕这些,死了便死了……”

    李朔只是一笑。

    前方在集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