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齐王的问题(祝七夕快乐)(第1/2页)我要做皇帝
刘德记得,他前世从未听过齐王刘将庐曾经代替天子出题考校过皇子。
前世,刘将庐在他的记忆里,不过是吴楚之乱平定后自杀谢罪的一个名字,此后就被淹没于历史长河中,再未有人提起过他。
刘德明白,历史已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拐弯了。
怀着这样的心思,刘德跟着三个兄弟,一同对齐王刘将庐的方向稽首而礼:“请皇叔出题!”
刘将庐却感觉像是被架上了火架。
自高皇帝以来,宗室之中能代替天子做某某时期的,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天子心腹,亲密手足。
如赵幽王之于孝惠,淮南厉王之于先帝。
因此,几乎只是立刻,刘将庐就想要婉拒天子的‘好意’了。
开什么玩笑……
这事情若是传出去,吴楚两王会怎么想?其他诸侯又会怎么看?
恐怕稍微敏感点的人都会将他看作亲长安的诸侯,即算不是如此看待,也不会将他看作自己人。
只是,刘将庐话到嘴边还没出口,四个皇子就齐刷刷的朝他行礼,请他出题了。
“罢了,罢了……”刘将庐心里感叹两声,他知道,这里是长安,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他再推三阻四,恐怕少不得就得被天子‘盛情’挽留在长安了。
“既然你不仁,那就休怪我不义了!”刘将庐把心一横。他向着天子刘启一礼,然后再向四周诸侯一礼,道:“那臣就斗胆了!”
天子淡淡的道:“齐王随意,万勿客气!”
刘将庐便走到殿中,看了看刘荣、刘德、刘阏、刘余四兄弟,然后,他就开口道:“四位殿下,寡人就斗胆出题了!”
他踱了两步之后,冷不丁的问道:“寡人长居齐鲁之地,愚钝不敏,只赖高皇帝遗泽,先帝怜悯,这才承袭齐王的封号,十年来战战兢兢,唯恐寡人之不敏,有伤高皇帝之德!”
只听刘将庐到此处,天子刘启的脸色就变得有些僵硬了,刘启已经能料到刘将庐接下来要问什么了。
“真是好胆!”天子心里一哼,但却发作不得,只能寄希望于自己那四个儿子能懂的见风使舵、随机应变了。
刘启坐到龙座上,闭上眼睛,心里自是多少有些懊悔的。
却听到刘将庐继续道:“寡人尝读《诗》《书》,每每读至《雅》常抚掌而叹。‘岂伊异人,兄弟匪他’‘岂伊异人,兄弟俱来’,诚哉是言!我汉家自高皇帝以降,历代天子皆分封兄弟叔伯为诸侯,为汉羽翼!然,寡人听闻,朝廷有意削藩,国家大政,寡人愚钝,不甚了了,因而求教四位殿下,这削藩是好还是坏?望不吝赐教!”
刘将庐这一问刚一出口,顿时原安静的大殿变得喧哗了起来,无数人交头接耳。
坐在龙座上的天子更是将手掌都握的紧紧的,手指都快掐进肉了。
“好胆!好胆啊!”天子自然是怒不可谒的,但偏偏,他还发作不了,甚至没法子责怪刘将庐。
汉室讲究无为而治,只要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就可以随意讨论……
更何况作为天子,作为统御四海的诸侯共主,刘启也是要脸皮的。
最起码在诸侯宗室面前,他再怎么狂怒,也要做出一个宽宏天子,仁德君主的样子。
只是在心里道:“待朕削平了吴楚,再来与你算今日之帐!”
同时,刘启的心里也为殿中的四个儿子担心了起来。
实在是刘将庐这题目出的太过刁钻。
以诗经为据,反问朝廷削藩对错。
若赞成削藩,那么置朝廷几十年来宣传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于何地?这大汉江山还怎么维系?
若反对削藩,那就是公然的打朝廷的脸皮了。
等到削藩命令一下,难保被东边的诸侯们拿来做文章。
刘启自问自己处于那个位置上,也很难回答出让人满意的答案来。
想到此处,刘启就更加懊悔自己方才的一时冲动了。
刘将庐却是心里颇为得意。
天子想逼他表态,他就反将一军,逼天子表态。
你要削藩,我不反对,但起码得解释一下为何要削他们这些兄弟手足的藩吧。
至于天子发怒将他扣押在长安?
若在没问这个问题前他确实担心,但这个问题一问出来,他就不担心了。
众目睽睽之下,若天子再以其他理由扣押他,那么,自有诸侯为他抱不平,保不定,这现在的扣押会成就他将来的名声与名望,甚至帮助他夺得大位!
当年,周文王不也是被商朝扣押在朝歌吗?
只是……以如今的天子的性格是做不出那么愚蠢的事情的。
在场的诸侯们,自然也是虎视眈眈的看着殿中的四位皇子。
虽然能来长安奔丧的诸侯们大都是心向长安的,但是,若能阻止削藩策的下达,那么,他们也乐见其成,毕竟,不是谁都能忍受自己的权柄和封国利益受到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