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远超预期【二更】(第1/2页)官门

    “其实,现在八十年代明珠市为国家上缴了最多的税收这个法并不准确。[]”黎大道,“真正的第一应该是辽省,问题就在于明珠市是作为一个整体为国家交税的,而辽省内还分出去了几个计划单列单位,沈城,海东,鞍钢,辽河油田等,最为典型的是一九八八年,国上缴税利的前十名中,竟有四个来自辽省。”

    “哦。”叶开点了点头。

    这个情况叶开虽然不了解,但是他知道在改革初期,各地的税收政策确实不一样。

    比如粤省,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辽省的7%,可是上缴税金之少,却只能用骇人听闻来形容了。

    同样的情况发生的闽省和江中,而这时候的东北已经显出发展后劲的不足,相对于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工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企业留利过少,自我发展资金短缺。

    这样,东北工业基础错过了八十年代后期工业领域升级换代的良

    而进入九十年代初期后,鞍钢最困难的时候,连买煤的钱都是体职工捐来的,上缴任务却是一点儿都没有减少,而同时期的首钢则是利税退,国家贷款很多,又是建大高炉又是买大铁矿,可谓是风光无限。

    “至少是在二十年之内,东三省获得重点扶持的机会渺茫,所以侯老三的前途也是很难,想要在辽省做出比较大的成绩,很难很难。”黎大最后下了一个结论。

    叶开听了之后,就有些沉思起来。

    按道理,侯老爷子也是相当有能力的元老级人物了,怎么可能把儿子放到东北去?

    既然东三省的发展肯定是远远落后于各省,那么侯老三在辽省的发展机会肯定很少,就算是能够如愿在辽省成为省部级大员,可是没有足够的政绩作为支撑·想要入局入常,服力也远远不够嘛。

    起来,侯老三的前老丈人邱老爷子,真是一不二的典范。

    他的一句话·有生之年不准侯老三回京,算是彻底坑了这个前女婿。

    不过叶开转念又一想,便又觉得或者侯老爷子也是大有深意的,国家发展东北的目标,就是建成资源供给基地,简单地就是大粮仓,如果侯老三能够在这个问题上紧密配合中央的政策·或者就算是立了一功,因此事入局,倒是也有可能实现。

    其实明珠市的情况,跟辽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此时因为江成同志和洪正同志这两位从明珠市走出来的大佬,已经进入了决策层,而方和同志对于明珠市的发展也表示出了很大的关心,所以明珠市才有了二次发展的良机。

    至于叶子平代表老叶家入主明珠市,则是将这种可能性推动到了极致。

    三方合力之下·明珠市的崛起,势无可挡。

    “在中央的政策左右下,确实没有人能够突破这个方向。”叶开有些感慨地道·“发展地方经济虽然是政府职能,可是在没有人扶持,甚至是有人在拉后腿的前提下,你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不可能创造奇迹。就比如是西省,那么多的煤炭,这么多年来,不都是被白白地拉走了么?”

    黎大点头道,“所以,叶书记去明珠市·是神来之笔,暗合各方面的平衡之道不,也是瞅准了明珠市将会成为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唯一重点。”

    叶开微微一笑,自然没有告诉黎大,父亲叶子平入主明珠市,其实是他叶开的手笔。

    两个人在一起讨论了京城中的形势·又研究了一下各大世家的经济动向,就起了瓜分蛋糕的事情。

    “这事儿虽然我跟老爷子他们提起过,但是能有多少放在他们的心上,就很难了。”叶开对此表示了一定的忧虑。

    “老爷子他们对你还是非常重视的,应该不会当做耳旁风。”黎大表示道。

    “希望如此。”叶开回答道。

    不过晚上回家的时候,叶开就见到了二老爷子,倒是叶老爷子有外事活动,没能回来。

    二老爷子见到叶开的时候,表现的非常高兴,特意开了一瓶陈酿汾酒。

    起来也是奇怪了,老叶家一大家子人,基上在喝酒上面,都是以汾酒为尊,茅台倒是很少去喝。

    “我个人以为,汾酒更适合北方的气候,尤其是在这个季节里面。”二老爷子喝了两杯之后,脸色显得有些发红,对叶开道。

    叶开,“冬季喝点儿烈性酒,其实也不错。”

    如今已经进入了十一月的中旬,京城这边儿的气候多变,风沙大,但是温度也低,喝酒驱寒确实是不少的最爱,当然了,驱寒其实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我好像听,当年开国大典的国宴上,用的就是茅台酒?”叶开忽然想到了这件事情,不由得向二老爷子求证道。

    关于这件事情,一向都是底下传言,当年总理在重庆是过,1935年红军长征到茅台时,当地群众捧出茅台酒来欢迎,战士们用茅台酒擦洗脚腿伤口,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疗泻肚子,暂时解决了当时缺医少药的一大困难。

    又1949年末黔省刚一解放,中央就来电,要求黔省省委、仁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