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用游戏,改变世界(第3/5页)好莱坞往事



    “电影……”

    当斯皮尔伯格自己说出电影这个单词时,与罗兰对视的他,已经Get到了罗兰的想法。

    电影才是他们的根!而这,也是索尼想要的根!

    和日后的索尼八大产业不同,现在的索尼只有金融、半导体、图像产品和影业,他们即将发展的游戏,只能排到第五,日后三大产业之一的音乐,得在千禧年后才有谋划,而在影业半死不活,游戏举步维艰的情况下,真正挣钱的,只有前面三个!

    在此情况之下,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索尼砸了十几个亿想要发展游戏?

    没问题,斯皮尔伯格可以把《侏罗纪公园》的游戏版权授权给他们,并且一分钱不要。

    为啥?

    因为钱对于他来说,没有用,真正有用的,是索尼名下的哥伦比亚三星国际发行集团。

    实际上,早在一九二零年时,好莱坞的八大公司就已经在全世界部署自己的海外发行机构了,但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便,所以这些公司虽然搞了海外发行,但都没怎么当一回事,除了搜集当地的报刊影评、同期同业间的营业情况、观众的成分比重、社会舆论对影片的反应等诸多消息外,他们也没啥别的事情干。

    直到八十年代,交通的便捷,电视让新闻走进千家万户,他们才开始真正重视海外发行。

    但这个年头,他们的海外铺片速度,也没法和日后的全球同步上映相比。

    至于海外发行公司?

    多数都是亏本的。

    像环球、派拉蒙和米高梅捣鼓的联合国际影业,在全球十六个国家设有办公室,与四十三个国家有授权合作,但那高昂的成本,也令他们坚持不下去。

    而在米高梅连续亏损的情况下,他也只能退出……

    至于迪士尼的博伟国际,人家三零年就建立了公司,至今只发行了七部作品。

    华纳的国际发行部,自己只单独做了四部……

    成本太贵了,根本负担不起。

    他们更愿意把海外发行分给代理公司去做,也懒得自己跑。

    太麻烦了。

    但索尼在买了哥伦比亚影业和三星影业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从九零年开始,他们就做了七部海外发行的电影,今年还要再做五部。

    作为舶来户,他们很清楚,这玩意肯定得做,不然就会被好莱坞的其他巨头给联手卡死。

    所以他们宁愿亏钱,也要养着海外发行的公司。

    其原因,就是为了活着。

    但实际上,他们也吃不消。

    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全球发行一部电影,干事的人得破四位数。

    如果不能源源不断的发行,那养着这些人,就是在白送钱。

    而若是发行的电影票房暴死,那只会亏得更多。

    这也是为啥很多二三线的影业公司宁愿被巨头卡死,也不愿意自己做发行的原因。

    一是被巨头垄断了,做不起来,二是即便突破了巨头垄断,在没有源源不断的片源下,一年他们能够赔掉一个亿的现金流……

    做发行容易,养发行难。

    不然的话,环球、派拉蒙和米高梅就不会联合起来捣鼓国际发行公司了。

    而前世的梦工厂其实是倒在了建立发行上,因为斯皮尔伯格的产片能力太恐怖了,所有巨头都知道,他若是做出了发行,那就没别人什么事了,尤其是在乔治-卢卡斯和史蒂夫-乔布斯等的就是斯皮尔伯格的发行公司的情况下,他们三个抱团玩,这世界上就没迪士尼了!

    而当梦工厂、皮克斯、卢卡斯三家一合并……

    影史票房排行榜上的IP,全都在他们家。

    至于没有资本?

    要知道,即便是在一九年,即便是在收购了福克斯之后,迪士尼主席鲍勃-艾格尔也表示,如果史蒂夫-乔布斯还活着,那迪士尼已经和苹果合并了……

    更别说,当初支持梦工厂的,是微软。

    可惜,前世的梦工厂没做出来,即便斯皮尔伯格拉到了微软的投资,在巨头联手封锁的情况下,他们也搞不起发行,但——

    罗兰希望这一世他们做得出来。

    除了斯皮尔伯格给了自己太多帮助外,他其实也希望,自己的保护伞越大越好。

    他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全才,他要是真有那么聪慧过人,前世就已经出人头地了。

    至于自己创公司?自己拉投资?自己拍电影?自己搞发行?

    噢,得了吧……

    这些东西一个人玩不转的。

    让会的人干对的事,才是罗兰的处事信条。

    更何况,在自己啥都没做的情况下,能够拿到《终结者2》、《侏罗纪公园》以及内定的《蜘蛛侠》,光是这些资源,就已经能够让他瞧见未来了——

    想拍电影?

    打个电话,就有人帮他弄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